大皖新聞訊 鄭健山,黃山市公路管理服務中心歙縣分中心牌頭道班班長。他從事公路養護工作27年,全身心融入到黃山東大門233國道公路養護事業中,被譽為黃山東大門的護路人,2024年7月,其榮獲交通運輸部第二屆“最美公路人”稱號。
8月6日,由安徽省公路管理服務中心聯合安徽省交通運輸廳新聞辦、安徽省作家協會、安徽省網絡作家協會、新安晚報社、大皖新聞共同主辦的“行筆江淮”公路故事主題宣傳采風團來到歙縣,采訪了被稱為“徽路駱駝”的鄭健山。
1997年秋的一天,鄭健山在身為道班工人的父親的陪同下,來到歙縣公路站(現在的公路分中心)報到,被分配到當時的吳山鋪道班(現在的牌頭道班),從父親手中接過鐵鍬、掃把,這一接,就再沒撒過手。因為年輕肯干,很快成為道班的骨干。在2002年公路養護運行機制改革中,他勇敢地參與班長競聘并脫穎而出,成為黃山公路牌頭道班班長。
鄭健山在工作。(黃山市交通運輸局供圖)
黃山東大門233國道縱貫歙縣東西,全長22.3公里,是黃山市交通量最大,沿線人口、村鎮密集的干線公路之一,代表著歙縣乃至黃山市公路的形象。鄭健山把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都傾注在黃山東大門233國道上。多年來,鄭健山帶領養護人員一次次完成了保通保暢任務,有力發揮了在重點路段應急保暢主力軍作用。
在開展日常路面修補工作中,以前主要依靠人工炒拌瀝青,費時又費力。特別是雨后坑槽多的時候,更是有勁使不上,工作效率偏低。為解決這一困擾公路養護的突出問題,鄭健山在老師傅的指導下,帶領一幫人自己動手,利用原修理車間的設備和廢舊材料,通過自行設計,共同制作了簡易瀝青拌和機及瀝青運輸保溫箱,經使用取得了成功,不僅將瀝青拌和料拌制速度提高了3倍,還解決了遠距離瀝青路面快速搶修難題,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該機具還具有操作、維修方便,投資小,經久耐用的優點,對節能環保也具有重要意義。這一項目,受到省公路中心表彰。
牌頭道班作為黃山市東大門國省干線的守護站,班內工作包括日常養護、機料倉庫、公路機械操作與維修等,具備完整的路基路面機械化養護、施工能力。目前除承擔本轄區233國道部分路段的日常養護任務外,重點還作為分中心的養護應急中心,承擔了分中心應急倉庫、應急機械的管理,及轄區132公里的路面維修等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任務。233國道歙縣段創建成了“省級文明示范路”。牌頭道班獲評“全國文明道班”“安徽省模范班組”、黃山市“工人先鋒號”。
徽州是全國四大文化古城之一,徽駱駝精神曾經帶著徽文化和徽商走向世界,成為徽州人頑強、勤奮、開拓、進取的精神象征。歙縣公路人以鄭建山為形象代表,努力踐行著把古徽州文化的精華融合傳承于現代精神文明,把“徽路駱駝”作為分中心的服務品牌。鄭健山帶領“徽路駱駝”把道路越修越好,路面平坦寬闊、路邊配套齊全、路域環境優美,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公路交通發展成果。
日常,“徽路駱駝”做好233國道牌頭停車區管理維護,保持環境衛生整潔,對外提供停車、休息、如廁、躲雨、避雪、車輛維修工具、線路咨詢等多種人性化服務,一個微笑,一句問候,彰顯為廣大養護人員締造美好出行的初心和使命,切實讓公眾有著更為便捷、舒適、溫馨的出行體驗。2022年,“徽路駱駝”品牌被省交通廳列為8個重點支持的交通品牌之一。
鄭健山二十幾年如一日,迎著朝陽出發,冒著風雪前行,趁著暴雨上路,頂著烈日揮舞,用“鋪路石”的奉獻精神擦亮了黃山東大門的窗口。但家里大小事務許多是他的妻子在完成。有一次,他的愛人生病,正準備陪愛人去醫院看病時,得知轄區內突發一起交通事故,他當即放棄陪愛人看病,趕赴事故現場進行清理路面保暢通。鄭健山現在時常想起這件事還挺愧疚的,家庭的事確實做得少,內心老覺得對不住妻子。
鄭健山說,辛勤勞動之后更多收獲的是成就感。今年6月份,黃山遭遇特大暴雨,233國道損毀嚴重,他和同事們連續十多天的搶修,終于使道路暢通。當看到一輛輛平安行駛的車輛時,他十分開心,很有成就感,認為公路人的汗水很有價值。
7月,鄭健山收到好消息,他榮獲交通運輸部第二屆“最美公路人”稱號。
大皖新聞記者 許大鵬 程嬌嬌 楊莉娟 通訊員 劉蓉蓉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