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川河似練水如天,千年徽州皆古橋?!边B日來,安徽建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徽州遺產古橋維護現狀調研團深入黃山三區四縣,開展徽州地區古橋保護現狀調研,探尋“徽橋密碼”。
記者了解到,在黃山連續遭遇百年一遇的暴雨洪水后,該校師生科學規劃路線,逆溪而上,轉山尋橋,記錄古橋風貌的同時,通過安全風險評估與現代科技手段深入了解古橋所面臨的問題。
在黃山市,團隊實地觀測了太平橋、鎮海橋、漁亭橋、紫陽橋等近三十座古橋,獲取了徽州古橋的結構特點、規模以及所在環境等信息,收集了徽州遺產古橋在結構病害和安全風險方面的數據,為“輕量化”快速評估提供科學有效的實踐數據。
團隊總結了遺產古橋保護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初步調研發現當下古橋災變事件主要存在的三方面客觀原因:環境觀測零碎、水系徑流演化、結構性能退化。
針對這些問題,團隊結合專業學科優勢提出了古橋保護新建議和新途徑,給出如何結合現代科技手段與傳統技藝的新穎見解,例如,利用數字化建模新方法進行文化遺產的精確記錄和再現,現代化監測新技術預警古橋安全狀態,這不僅有助于古橋的結構性保護,也能維護古橋原有的歷史風貌。
古橋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文化的傳承?!扒О倌陙?,古橋一直服務于徽州地區百姓的日常生活,承載著燦若繁星、深沉厚重的歷史與故事。守護古橋的同時,也是在守護徽州文化的根與魂?!眻F隊成員表示,調研結束后將繼續用專業知識與實際行動為徽州古橋的保護貢獻智慧與力量,讓古橋煥發新的生機。
大皖新聞記者 汪艷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