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我們村大山深處擁有萬畝竹海的鄉村,過去交通不便,全村老百姓守著漫山遍野的竹子,只能挖點竹筍行走十幾里公路,挑到縣城去賣,收益甚微,指望為數不多的田地靠天吃飯哦.....”蕪湖市繁昌區峨山鎮東島村村民程得寬說。
東島村是一個處于兩山之間狹長地帶的古村落,擁有萬畝竹海的小山村,有著“安徽竹鄉”之稱。此處群山環抱、修竹茂林,放眼望去,漫山搖曳的竹子一眼望不到頭。
竹子是大自然賦予人類寶貴的可再生資源,用竹子作為替代塑料,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資源的浪費,擺脫“塑”縛,旨在推動減少塑料污染,應對環境和氣候問題。但原始的砍竹賣竹靠著放排、轉運等原始方式運輸毛竹,大山和閉塞的交通成了毛竹外運的“攔路虎”,即使運出的毛竹不僅產品利潤低,未產生經濟價值,而且幾年都無人問津,村民們守著萬畝竹海卻過著窮日子。
如今,在鄉村振興經濟發展過程中,東島村黨支部從一根竹子上,看到了商機,深挖“一根竹”, 打綠色牌走鄉村振興綠色經濟發展之路。在東島村竹制品加工廠,滿院幾十個工人正忙著機器捆扎制作、切割完好的成品竹子、貼碼打包、入庫裝車,緊張有序的忙碌著。
“我們村山上的竹子資源豐富,現在鄉村公路通到家門口,原材料不愁,我們從2010年開始啟動建設辦廠,總投入2000余萬元,主要是生產半成品、成品,加工成掃帚、籮筐、竹籃子、竹筷、竹椅、竹涼席之類物品,就是看起來沒有用處的邊角料竹粉,通過擠壓成型變成竹塑板材對外銷售。今年加工毛竹500多萬斤,每公斤毛竹收購0.5元,可提供就業崗位30余人,帶動當地竹農共同富裕。”東島村竹制品加工廠負責人邢朝陽介紹說。
“我們村用美麗鄉村建設配套資金,大力發展毛竹綠色產業發展,建成竹制品加工廠,形成集毛竹制作、加工、晾曬、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日加工毛竹6萬—8萬斤。竹筍廠、村合作社、竹制品加工廠等吸納村名30名富余勞動力就業,即帶動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又解決了每家每戶的毛竹銷售滯銷的難題。初步形成了村集體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的雙贏局面。2022年村集體收入66.66萬元,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收入100.79萬元。”東島村黨總支書記李克文說。
東島村著力深挖竹潛力,全面推進升級版竹產品,把竹產業打造成環境美化的生態產業、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經濟強村的優勢產業,著力打造集旅游觀光、鄉村振興、現代農業、文化展示等于一體的“竹鄉畫廊”風景線,一幅和美鄉村翠竹生“金”的嶄新畫卷,正在廣袤的鄉村田野間鋪展開來。
大皖新聞記者 孫芮 通訊員 魯君元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