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為了緩解皖北部分地區旱情,在安徽省水利廳的統一指揮下,自6月12日19時30分起,引江濟淮工程正式向皖北地區調水。截至6月22日,安徽省引江濟淮集團公司連續奮戰九個晝夜,圓滿完成“江水入淮”抗旱保種調水任務。
十天調水取得什么成果,發揮了哪些作用;現在安徽出現降雨,還需要繼續調水嗎;對于目前的防汛形勢,引江濟淮工程能發揮什么作用……帶著這些問題,6月22日晚,大皖新聞記者專訪了安徽省引江濟淮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調度運營中心副主任王青松。
蜀山泵站九天調入江水1.1億立方米
大皖新聞:九個晝夜“江水入淮”抗旱保種調水,一共調了多少水?
王青松:省水利廳自2024年6月11日18時針對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陽、淮南、滁州7市啟動干旱防御Ⅳ級應急響應。在安徽省水利廳的統一指揮調度下,安徽省引江濟淮集團有限公司于6月12日晚正式開展向皖北地區調水。其中,蜀山泵站從6月12日晚到6月21日晚,24小時全天候作戰,連續奮戰了9個晝夜,共計調入江水1.1億立方米。統計顯示,自5月21日以來,蜀山泵站已累計調水入瓦埠湖約1.4億立方米,過東淝閘入淮河干流約1.8億立方米。
已停止從長江調水到淮河干流
大皖新聞:目前安徽很多地方都出現了降雨,請問是否還需要繼續調水?
王青松:是否繼續調水主要是根據雨情。這幾天安徽雨帶北抬,沿淮地區開始下雨。根據省水利廳調令,6月21日下午5:45開始,停止從長江調水到淮河的干流。這是因為受降雨影響,淮河干流的水位已經漲上來了,不需要從長江再調水到淮河干流。
向皖北調水仍在繼續進行
大皖新聞:那是不是意味著這輪向皖北地區調水已經全部停止了?
王青松:盡管暫停從長江調水到淮河干流,但是亳州、宿州、淮北、阜陽部分地區雨勢不大,目前來看還是有旱情存在。同時,我們要保證皖北人民喝上引調水,保證亳州的城市供水,因此,從長江調水到淮河干流雖然暫時停止了,但我們依然在利用淮河干流北岸的西淝河、闞疃南站、西淝河北三個梯級泵站,調水到茨淮新河,繼續向皖北地區調水。
下周預計將向河南調水
大皖新聞:下一步還有哪些調水計劃嗎?
王青松:下一步,根據省水利廳等相關部門的調令,以及雨情旱情具體情況,加上河南省周口和商丘兩個地方的用水需求,下周我們計劃向河南調水,調水量大約是500萬立方米。
具體來說,下周一將通過茨淮新河以北的朱集、龍德這兩個泵站,向河南地區送水。也就是說,下一步將密切關注皖北雨情、河道水位,與地方水利部門保持對接,在保障度汛安全的前提下,以需求為導向,適時調整江水北送段調水方案,繼續開展向皖北、河南調水。
引江濟淮不僅抗旱也能防汛
大皖新聞:引江濟淮工程如何發揮它的防汛功能?
王青松:引江濟淮工程兼具抗旱和防汛的功能。目前,長江水位上漲比較快,安徽南部地區也啟動了防汛Ⅳ級響應。如果說將來菜子湖流域受持續降雨影響,超過警戒水位,利用引江濟淮工程可以啟動樅陽泵站向長江排水,因為它是雙向的功能,既有調水的功能,也具有排澇的功能,這樣一來,就可以將菜子湖的水排到長江去。
面對三大考驗 引江濟淮完成“大考”
大皖新聞:皖北抗旱和皖南防汛,對引江濟淮也是一個考驗。您覺得工程“迎考”的成績如何?
王青松:引江濟淮工程是一項以城鄉供水和發展江淮航運為主,結合灌溉補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態環境為主要任務的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
從工程基本建成到試通水,再到去年底的試調水,到今年的常態化調水,引江濟淮工程已經完成了一個質的飛躍。本次的持續調水,對引江濟淮工程是一次“大考”。
因為有幾個考驗因素:輸水線路很長,今年調水在安徽省境內達到587公里;涉及面很廣,牽涉到皖北的12個市46個縣區;受益范圍比較大,有效灌溉面積達到2600萬畝。
如今,這輪“江水入淮”任務已經圓滿完成,這也得益于多方聯動。在省應急廳、省水利廳的的統一調度下,各部門高度協同合作,才得以順利完成,也是對整個工程的檢驗,對引江濟淮內部調水運行管理的考驗,是對整個調水機制的一種檢驗。從目前運營的情況來看,應該說總體還是比較平穩的。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