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目前,安徽北部持續高溫少雨,為了保障夏種,安徽啟動多個水利工程,向少雨地區輸水。位于蚌埠市懷遠縣境內的茨淮新河上橋抽水站,目前每天抽調640余萬立方米水補充茨淮新河,與往年不同的是,這些水不僅來自淮河干流,還通過引江濟淮工程由長江抽調的寶貴水資源。6月20日中午,大皖新聞記者前往當地探訪得知,這個助力皖北糧倉的抽水站,來自長江的水已占據半壁江山。
抽水站值班圖
6月20日上午,大皖新聞記者在安徽茨淮新河工程管理局上橋抽水站現場了解到,茨淮新河上橋抽水站主要是保證上橋樞紐至闞瞳樞紐76公里范圍內的蚌埠、淮南、亳州三市四縣30余萬城鎮、農村居民用水安全以及124.5萬畝農田灌溉需求。
安徽茨淮新河工程管理局防汛抗旱辦公室副主任佘祥福向記者介紹道,以往年相比,今年的同期降雨量降低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為此,上橋抽水站工程自5月21日至24日便開啟第一輪供水,共儲水1800萬方;6月5日至今開啟第二輪抗旱供水,但與往年不同的是,自6月12日開啟引江濟淮工程,茨淮新河上橋抽水站抽引的這些水不僅來自淮河上游,還通過引江濟淮工程由長江抽調了寶貴的水資源,上橋抽水站根據每日水位情況抽調水600至700萬方。目前,長江水的匯入,保證了上橋抽水站取水口達到16.5米的最低提水水位要求,截至6月20日,上橋抽水站已經累計向茨淮新河灌區供水1.25億立方米。“今年這個旱情,如果沒有長江水的補給,抽水站就達不到最低提水的水位要求。”佘祥福解釋道。
抽水站值班
資料顯示,2023年12月16日,引江濟淮一期工程安徽段開啟試調水。此次試調水持續6天,線路全長約364公里,長江水自南向北共經6級泵站逐級“托舉”,途經菜子湖、瓦埠湖、淮河干流,最終進入茨淮新河。當前皖北地區出現旱情,是引江濟淮工程啟用后首次面臨旱情。在省水利廳、省應急管理廳的統一指揮下,省引江濟淮集團公司于6月12日19時30分正式開展向皖北地區調水工作。
上橋閘出水口
此次引江濟淮向皖北地區調水,充分發揮了引江濟淮工程灌溉補水的作用,最大程度減輕了持續高溫和干旱天氣帶來的影響和損失,全力保障夏種夏灌用水要求,對今年的淮北地區居民安全用水和國家糧食安全保障發揮了重大作用。
灌溉圖
大皖新聞記者 李勇 通訊員 王智聰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