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眼下正是高考復習的最后沖刺階段。考生在語文復習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多省聯考對今年命題方向有沒有啟示?詩歌鑒賞題今年往哪個方向調整?語文備考如何將考點知識銜接?考前盯作文“押題”有沒有必要?日前,大皖新聞“大考2024”高考名師團老師、合肥八中語文高級教師、高三語文學科組長唐素文對語文考試中的重要板塊進行了梳理,為考生在最后階段的語文復習支招。
關鍵詞:命題方向
健全基礎知識體系應對一切變化
今年是安徽新高考落地的第一年,高考的模式上有了很多變化。不過,唐素文認為,從知識的角度來看,高考其實一直沒有根本性變化,健全的基礎知識體系是應對一切變化的利器,抓住基礎知識就是穩固了高考的根基。
唐素文說:“如復習修辭,不應該只是關注修辭的表達效果,而應該全面了解修辭的構成特點、修辭的表現形式和表達效果;復習標點符號,就應該就應該全面了解其表現力和增強表現力。”
唐素文認為,這些都比所謂的考試方向重要。高考有著一定的命題趨勢,但很難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即使有所謂的方向,也不是普通的一線教師和學生能真正把握住的。高考也不可能完全復制九省聯考的命題方向。考生應該將之前的四省聯考、八省聯考,甚至2019年11月教育部考試中心專門為山東命制的一套模擬試卷綜合起來分析,這些試卷都對近幾年的高考命題產生了一定影響。
唐素文提醒,不要在后期相信任何猜題押題卷,不要在后期參與任何猜題押題的培訓,“跟緊你的老師就是最好的高考方向。”
關鍵詞:詩歌鑒賞
特別要關注“賞析詩句”“語言風格”
“高考語文試卷分為八個板塊,這八個板塊都有著各自的核心知識,高三后期應該緊扣這些核心知識展開,絕非是將前兩輪的知識又重新梳理一遍,這樣只會對高三的后期復習添堵增亂。”唐素文舉例說,如現代文閱讀1是以論述類和科普類文章為主,這里要懂得歸納“如何議論”、“如何說明”兩個方向的核心知識,當然還要有拓展思維,在這一板塊還要在后期稍微關注一點新聞訪談的相關知識,歸納“如何訪談”的核心知識。現代文閱讀2是文學類文本,無論是散文還是小說,這幾年側重考查的是寫人敘事類文章,這類文章的核心知識是“如何記敘”和“如何描寫”。
詩歌鑒賞是歷年來高考語文的“重頭戲”。針對詩歌鑒賞題,唐素文認為,中國古代詩歌本質上是抒情的藝術,所以“如何抒情”一直是古詩文復習的核心知識點,抒什么情、怎樣抒情和抒發的情感有何作用是三個具體的方向。
“結合這兩年高考試卷詩歌鑒賞的出題連續兩年側重考查抒情,2024年詩歌鑒賞主觀題考點方向上可能會有所調整,特別要關注“賞析詩句”“語言風格”這兩個考點的核心知識梳理。”唐素文說,語言文字運用部分是高考試卷中變化最大的板塊,注重借用“表現力”“增強表現力”這兩個核心概念來理解標點符號的作用、句式的作用和修辭的作用。
關鍵詞:知識銜接
將考點知識銜接形成有機體系
“高三后期的語文復習要將知識越講越少,要能將很多的知識點銜接起來。”唐素文說,如打通語言的環節,將小說的語言特色、小說的人物語言特色、戲劇的語言、戲劇的人物語言、小說的詩化語言、語言風格、詩歌風格等知識點形成一個有機的體系。
唐素文舉例,如打通文章體裁的銜接點,將小說、散文、戲劇、新聞、回憶錄等不同文體有機銜接起來,既能體現各自特點又能有機相連,這樣就足以應對高考中比較不同文體表現效果類的題目。“這樣原來在一輪、二輪復習中所講的零碎考點全都串聯起來了,讓學生有了一個更簡潔、更實用的知識體系。”
關鍵詞:高考作文
關注寫作“情境”避免一味說理
“有理有據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一直是高中寫作的基本要求,語言華麗從來都不是必備要素。”針對高考作文,唐素文提醒,“九省聯考的四篇作文其實告訴我們不要去猜測作文的出題形式。”他認為,學生們首先要拋棄一味尋找關鍵詞的思維,任何一則作文材料的意思都絕非某個關鍵詞能夠承擔起來的。“我們要關注寫作的‘情境’,情境意識應該散布在作文的角角落落。說符合一個學生身份的話,舉符合一個學生身份的例子,表述符合一個學生身份的觀點,避免空泛。”
唐素文說,“我們要關注‘思辨’,這是高中作文的基本要求。”過去的作文大多重在闡釋某個觀點是否正確,現在的作文則重點闡釋某種關系是否存在;過去的作文重在“是什么”,現在的作文重在“怎么做”。思辨性成為作文的重要衡量標準。“我們的作文要講道理,更要告訴我們該怎么做。”唐素文說,有效地梳理作文材料的層次關系,構建起考場作文的基本框架,然后將自己的理解附加在這個框架上,就能“錦上添花”。
大皖新聞記者 于源綺 劉旸
編輯 許正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