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安徽博物院的夏商周展廳,鑄客大鼎異常醒目,它也叫楚大鼎。它是安徽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之一,也是我國目前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圓鼎。而此前,“武王墩”墓東Ⅰ室南端放置的大鼎粗測口徑超過88厘米,5月18日,央視“穿過歷史找到你”直播了這口銅鼎順利出土進入實驗室的過程,19日,經過一天的清理和保護工作,武王墩考古實驗室負責人張治國在直播中表示,經過實驗室內的再次測量,該銅鼎口徑達到88.9厘米,超越“楚大鼎”。
楚大鼎高113厘米,口徑87厘米,重400公斤。它是1933年出土于安徽的壽縣李三孤堆的楚幽王墓。如今的楚大鼎被奉為國寶,它也是在2014年12月13日我國首個國家公祭日上的國家公祭鼎原型,也是首批禁止出國出境的國寶。
今年4月16日,“武王墩”墓考古發掘項目首次向媒體開放,發布階段性考古發掘成果。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武王墩考古項目負責人宮希成介紹,當時已提取漆木器、青銅器等編號文物超過千件,包含青銅禮器、生活用器、漆木器、樂器、俑等珍貴文物。其中漆木器數量、種類都是空前的,尤其是東Ⅰ室南端放置的大鼎粗測口徑超過88厘米,大于已知最大的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
18日,央視“穿過歷史找到你”節目,再度揭秘武王墩墓考古進展,記者了解到,目前該墓葬發掘工作過半,已出土文物3000余件(組),尤其是出土了超過150件(組)青銅器,其中更有“九鼎八簋”的制式彰顯商周禮儀和“武王墩”墓等級。最重要的中室發掘工作將于今年6月份進行。
武王墩考古發掘項目一組組長張聞捷表示,大銅鼎屬于楚國獨有束頸折沿鼎,這件鼎也是東Ⅰ室提取的最后一件青銅器。央視“穿過歷史找到你”節目18日的直播主要記錄了這件備受矚目的大銅鼎打包出土運往實驗室的過程。19日的直播中,武王墩考古實驗室負責人張治國表示,經過一天的清理和保護,實驗室內讀對該銅鼎進行了測量,該銅鼎口徑88.9厘米,超過楚大鼎。現場發掘人員表示,包含鼎內殘留物(動物肩胛骨等殘留),該鼎重量超過400公斤。
直播過程中,眾多安徽網友和淮南網友紛紛為家鄉點贊,也有網友表示,之前的“楚大鼎”找到了“大哥”。
大皖新聞記者 蔣楠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