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利用調換檢測線路的方式,將汽油線的車輛替代汽柴混合線檢測車輛尾氣數據,從而出具虛假檢驗檢測報告,大皖新聞記者5月13日從蚌埠市生態環境局獲悉,當地通過蚌埠市機動車排放檢測智能防作弊系統發現并查獲一起“以車代檢”的違法檢驗行為,涉事企業被沒收違法所得7700元,處以罰款275000元,同時,對于在機動車檢驗檢測過程中涉及的71輛車,被要求重新開展檢測。
數據異常 令監管人員生疑
5月13日上午,蚌埠市生態環境局大數據中心工作人員孫璇介紹,今年年初,他們通過蚌埠市機動車排放檢測智能防作弊系統發現,位于懷遠縣經開區的安徽澤宇機動車安全綜合檢測有限公司的數據異常。
具體表現為,公司的四號檢測線在2023年僅出具過一份車輛的檢測報告,也就是說,四號檢測線雖然沒有停用,但使用的頻率很低。但是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四號線附近總是有車輛進出,有時甚至是同一輛車多次被檢測。技術人員同時對實時監控視頻的監測發現,三號線、四號線出現檢測車輛同時插拔管,同步檢測的現象,這一舉動引起了大數據中心工作人員的懷疑。
現場截頻
根據前期的疑點,工作人員通過蚌埠市機動車排氣污染監控系統調閱了該檢驗機構近三個月檢測視頻,采取數據比對、視頻追蹤、車輛信息核實等多種方式對該機構異常行為重點研判,在大數據分析和人工反復核查下,發現這家公司利用調換檢測線路的方式,將4號汽油線的車輛替代3號汽柴混合線檢測車輛尾氣數據,嚴重違反了相關管理規定。
突擊查處 已查出71份“摻水”報告
3月4日,在基本確定安徽澤宇機動車安全綜合檢測有限公司在車輛尾氣檢測中存在摻假異常后,蚌埠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支隊隨即開展了執法調查。
該支隊環境執法科執法人員王立明向大皖新聞記者介紹,“當日下午,我們迅速組織案情分析會,確定檢測站地形、管路連接方式、替檢車輛具體位置等檢查要素后,對現場執法行動做了周密部署?!彪S后,支隊抽調精兵強將,發揮兵團作戰優勢,會同公安機關,聯合市局大數據中心、懷遠縣生態環境分局集中收網,突擊檢查該檢驗機構,現場固定證據。
證據查證
“一到現場,我們就迅速控制住了作案人員,并對現場的監控視頻進行保存,防止證據的流失”。王立明表示,在現場,不僅將證據搜集齊全,還在現場模擬了作案過程,發現與監控中看到的相吻合。執法人員連夜對檢驗操作人員和現場質量負責人迅速開展調查詢問。
通過現場檢查和調查詢問,查實自2023年12月起,安徽澤宇機動車安全綜合檢測有限公司通過采取調換檢驗檢測車輛方式,累計出具虛假檢驗檢測報告71份。
環境執法
處罰生效 相關上述車輛需重新檢測
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根據相關規定,因“以車代檢”,安徽澤宇機動車安全綜合檢測有限公司被處以沒收違法所得7700元,處以罰款275000元,蚌埠市生態環境局同時將該案件移交至蚌埠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商請該局依法取消該公司的檢驗資格。
對于上述71輛“問題車”,蚌埠市生態環境局網站已公布了相關車牌信息,并聯合車輛所在地的懷遠縣公安交管部門短信通知,要求車輛所有人在本信息公開日起30日內,前往具有相應資質能力的機動車檢驗檢測機構重新開展檢測。
移動源污染也是造成大氣污染的重要一環,尾氣檢測不合格車輛開上路,長此以往,對環境也是一種破壞。采訪中,王立明向大皖新聞記者表示,目前蚌埠市有23家車輛檢測機構,機動車檢測機構違法違規行為較為隱蔽,涉及的操作規范和技術要求較為專業、復雜,辦案難度較大。
相較于以往的個例來說,此次的機動車尾氣檢驗造假的數量實在是驚人,可以說是蚌埠市首例數量如此巨大的車輛尾氣檢驗造假案件。該案的查處,有力震懾了機動車檢測領域的環境違法行為,倒逼和引導機動車檢測機構和從業人員進一步規范從業行為,助力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大皖新聞記者 李勇 通訊員 李凡星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