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5月4日,游客在淮南市博物館里觀看展出的武王墩發掘進展圖片及部分實物。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武王墩一號墓目前已提取漆木器、青銅器等編號文物超過千件,包含青銅禮器、漆木器、樂器、俑等珍貴文物。
大皖新聞記者在展廳看到,特展以文字、圖片和部分出土文物等形式展現楚國的歷史文化和武王墩墓發掘進展。此次展出的武王墩墓出土文物有“阜平君”銘銅虎座、“陽文君”銘銅構件、鎏金虎首銅鉤、鎏金虎首銜環、編鐘、編磬、石圭、云形石板等部分珍貴武王墩出土文物,讓廣大市民和游客零距離感受武王墩的獨特魅力。
游客在觀看武王墩墓出土的文物。
武王墩墓地位于淮南市三和鎮,是1981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1月,國家文物局批復武王墩墓考古發掘計劃。2022年6月,武王墩考古遺址公園被省文物局公布為安徽省首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武王墩的發掘保護工作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武王墩墓出土的編鐘
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2020年9月起,一號墓發掘工作開始,至2023年11月,完成封土和填土發掘,12月提取了槨室上鋪設的竹席。期間,建設了一號墓現場保護大棚和文物庫房、文物保護實驗室、宿舍等必要的配套設施。自2024年3月7日開始拆解提取槨蓋板。至3月27日,四層槨蓋板已全部安全提取完成,共計443根,總重約153噸。
武王墩墓出土的石圭
據介紹,現已進入槨室發掘第二階段,即槨室內部的發掘清理。按照國家文物局《考古發掘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發掘現場不宜對外開放;出土文物整理和修復保護需要一定的周期,同公眾見面尚需時日。為幫助大家進一步了解楚文化,自2024年5月1日至8月31日,淮南市博物館舉辦《淮南地區出土楚文物特展——武王墩發掘進展圖片及部分實物臨展》。
武王墩墓出土的鎏金虎首銜環
武王墩四周有陵圍壕,陵園內有主墓、大型車馬坑、若干陪葬墓、眾多祭祀坑等遺存,發掘中的“武王墩”墓系陵園主墓,是首座經科學發掘的楚國最高等級墓葬,也是迄今為止發掘的華東地區最大規模的墓葬。其墓葬形制、營建工藝、出土文物代表了楚文化的最高成就,全面反映出戰國晚期楚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圖景。
武王墩墓出土的鎏金虎首銅鉤
武王墩與壽春城遺址遙相呼應,形成貫穿淮南市區本部的楚文化廊帶,這一廊帶范圍內分布有大量戰國時期楚國的貴族墓葬和中小型墓葬,是淮南地區的重要楚文化文物資源集中分布區。武王墩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同時也是帶動這一楚文化廊帶文物資源保護利用的重要舉措。
武王墩墓出土的編磬
大皖新聞記者 張安浩 攝影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