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將拯救淮河落水者當作使命,17年信守著“絕不能見死不救”的承諾,作為蚌埠市龍子湖區解放街道建華社區居民,潘自順、張夕芳夫妻二人在激流兇險的淮河中已經挽救了21人。
潘自順和張夕芳自小出生在淮河邊,談及夫妻倆第一次救人的經歷,潘自順回憶,那是在2007年一天的晚上7點多,他們正劃著船捕魚,忽然聽到“咚”的一聲響,尋聲只見一位老人正在水里掙扎,老潘連忙讓妻子把船穩住,自己伸手要將落水者拉上船。沒想到對方執意不肯上船,“這老人170多斤,又穿著厚厚冬服,在水里一泡身體更重了。”老潘拉得滿頭大汗,對方就是不從,“叔哎,我求求你了,跟我上岸吧,你要是不在了,你家人可怎么辦?”無論老潘是哀求還是責備,投水者依舊要往水里掙。無奈之下,老潘只得讓妻子把船往河岸劃,自己用力將他拖到岸邊,趕緊撥打110和120,終于成功營救落水者。“完全顧不上多想,幾乎是條件反射性的,聽到有人喊救命就沖過去了。”從此,二人守住“絕不能見死不救”的承諾,一諾堅持17載,持續至今。
潘自順和張夕芳二人雖文化程度不高,但每每遇到這種情況,他們總會用最真摯的話語來開導這些落水者?!拔覀円簿褪锹犅爩Ψ絻A訴,然后和他們拉拉家常,講的都是直白的實話”。2018年夏,夫妻倆救起一名投水的女子?!肮媚?,有什么事想不開呢?”女子痛哭起來,說和丈夫離婚,孩子被判給男方,婆婆不給探望,她思念孩子心切,這才走了偏激的路。張夕芳經過幾個小時不斷地勸說、開導,女子才終于打消了輕生的念頭,兩人直到看到女子離開河岸,才放心離去。
從第一次下水救人至今,淮河哪里水深,哪里水淺,哪里有暗流,哪里有洄水,什么季節水流有多快,潘自順都了如指掌。只要有人落水,周邊群眾都會第一時間想到他。17年來,他們已經救了21個落水者,每一次下水救人,都是在拿生命做賭注,這對樸實的夫妻倆雖然沒有豪言壯語,但用實際的行動守護淮畔一方安寧。
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在生活中,夫妻二人還是建華社區的民事調解員、志愿者、防汛突擊隊員。憑借著深諳水性的優勢,夫妻倆成為社區防汛突擊志愿服務隊的主心骨,每年汛期,他們都會劃著漁船循著淮河堤壩進行巡視,觀察堤坡、堤腳有無裂縫,以及近堤水面流勢變化,偶爾的休息時間,還手把手地教初次參與防汛的志愿者們如何排查處置險情。
采訪中,潘自順向大皖新聞記者表示,“我是喝著淮河水長大的,淮河水域也是我們漁民祖輩生活的地方,守護好淮河也是我的責任?!?/p>
大皖新聞記者 李勇 通訊員 李果兒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