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驅車沿著馬鞍山市和縣西埠鎮豐樂古道行駛,猶如置身山水畫卷之中。日前,由安徽省作家協會、安徽省交通運輸廳新聞辦、安徽省公路管理服務中心、安徽省網絡作家協會、新安傳媒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行筆江淮”公路故事主題宣傳采風團來到和縣,17公里的豐樂古道如練如帶,串起周圍醉人的美景。
豐樂古道于2016年修建,2017年建成。該項目起于S210西埠鎮東橋河,途徑18個自然村、3個山脈、2個山谷等,終點位于熊官塘水庫,接G346。道路按三級公路標準設計,設計速度40公里/小時,路面寬6米,瀝青混凝土路面,路線長度約17.061公里。道路沿線遍布青山綠水,森林覆蓋率80%,峰回路轉一步一景,可謂天然旅游景區。
采風團來到山里塘村。
豐樂古道位于西埠鎮境內,是通往和縣北部旅游景區雞籠山、半月湖、香泉湖、如山湖的重要旅游道路。十多年前,在西埠鎮山里塘村,流傳著“有女不嫁山里塘”的說法。由于交通運輸難,這個四面環山、泉水清澈的村莊,一直處于“人往外處走”的狀態。
“以前是土路,下雨天走路一身泥,交通不便,很多人搬了出去。”71歲的陳長茹在山里塘村生活了50年,“現在路修好了,這里空氣好,自然景觀美,很多游客到這里玩,村子也越來越熱鬧。”陳長茹的子女們都生活在和縣縣城,她和102歲的公公住在村里,“他們開車回家很方便,隔三岔五就回來看我們。”
“豐樂古道建成后,引來了苗木企業在這里落戶,民宿、農家樂也逐漸發展起來了。”和縣公路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何鳳說,隨著交通的改善,山里塘村的傳統農舍被改造成特色民宿,村莊內部道路被精心修筑成臺地式游步景觀道,與秀美的田園風光相融。道路的通暢帶來了交旅融合發展,越來越多的游客光顧山里塘村,享受田園風光生態游的休閑時光,帶動了村里的民宿、采摘、種植等產業的發展。
李有忠是和縣西埠鎮雞籠山村人,畢業于安徽建筑大學。2016年回村發展農業,成立和縣龍門水稻種植家庭農場。目前,農場已流轉農田2150畝,山地320畝,水面360畝,主要經營優質水稻、小麥、油菜、黃桃、景觀苗木種植及水產養殖。“之前是農村水泥路,農資購入糧食銷售極為不便,現在大貨車也能進來,極大地提高了收益。”李有忠告訴記者,近年來,通過土地流轉給周邊百姓帶來財產性收入約110萬元,吸收本地農民就地就業30多人,帶動周邊150多戶農民共同致富。
“今年和村集體經濟合作興建了一座日產300噸的大米生產加工線,預計能為村集體經濟創收再提高20萬元。”面對未來,李有忠信心滿滿。在他看來,豐樂古道不僅是旅游大道也是致富大道,是一條鄉村振興大道,“豐樂古道相連花月大道接G346國道,將和縣北部的雞籠山半月湖旅游景區和新莊民宿等串聯起來,將城市鄉村景區完美結合起來。未來還將規劃建設和縣高速,待S211修建后,交通體系更加完善,鄉村經濟將發展更好。”
豐樂古道還被稱為“彩虹路”,是因為沿路行道線,以紅、黃、藍三色噴涂,遠遠望去好似彩虹一樣。2023年,和縣豐樂古道被中國公路學會評選為全國第三屆美麗鄉村公路。
近年來,和縣西埠鎮通過高品質開發旅游路,打造串聯美麗山水的景觀路,讓人切身感受“車在路上行,人在畫中游”的詩情畫意,讓游客真正望得見山、看得到水、記得住鄉愁,從而有效促進交通和旅游融合、農村公路沿線產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經濟發展。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攝影報道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