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3月29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召開加快水網建設推進全省水利高質量發展大會,大皖新聞記者會上獲悉,安徽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省級水網先導區,現代水網建設全面提速。
安徽將加快完善流域防洪減災體系。推進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開工淮干峽渦段、浮山以下段行洪區調整和建設,加快完成進一步治淮工程建設任務,提升行洪能力。全面完成長江干流安徽段治理、華陽河蓄滯洪區建設,保障河勢穩定和蓄滯洪區安全啟用。開工裕溪河大型對江排洪泵站,破解巢湖洪水“關門淹”。推進支流治理,實施滁河、潁河等20條主要支流治理和212條中小河流系統治理,使河流達到規劃防洪標準。
推進防洪樞紐建設,建成牛嶺、鳳凰山、萬家等大中型水庫,病險水庫動態清零,增強區域防洪調蓄能力。推進排澇能力建設,加快沿江易澇區排澇泵站建設和沿淮洼地治理,新增排澇流量4250立方米每秒,沿江沿淮治理區分別達到10年一遇、5年一遇排澇標準。同時, 加快推進數字孿生水網建設,為管理、調度和決策提供支撐。
安徽將優化水資源配置格局。全面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強化取用水全過程管理,90%以上縣區建成縣域節水型社會。全面建成引江濟淮、駟馬山引江等水資源配置工程,全省新增供水能力22億立方米、調水規模410立方米每秒,實現跨流域豐枯調劑、跨區域水量調配,破解江淮分水嶺和皖北地區缺水困局。加強水網與航運、現代農業、文旅、電力等產業協同,建成當涂閘樞紐等一批水利水運融合項目,提升水網整體效能.
安徽還將強化農村供水保障。加快推進皖北地區群眾喝上引調水工程和淮河以南地區農村供水提升工程,實現皖北6市28縣3000萬城鄉居民喝上更加優質安全的地表水,全面提升淮河以南2417萬人的供水質量。建成懷洪新河等大中型灌區,加快推進下滸山、江巷等灌區建設,繼續實施灌區現代化改造,新增、改善灌溉面積1700萬畝,促進糧食增產20億斤。
在水生態保護治理方面,安徽將統籌重點河湖、引江濟淮水域岸線管控和生態廊道建設,實施調水引流和生態補水,全面開展引江濟淮輸水干線“清水北送”保護行動,推進水美鄉村建設,建成省級幸福河湖300條。年均治理水土流失面積不少于530平方公里,每年建成生態清潔小流域不少于20條。加強地下水壓采置換,深層地下水基本停止開采。
“下一步將以總投資超 6000億元的水網先導區建設項目為抓手,加快建成‘縱橫江河擔綱、交錯水系織目、湖庫閘站系結’的水網總體布局。”安徽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全面提升水災害防御、水資源調配、水生態修復能力,為加快打造“三地一區”、建設“七個強省”提供更加堅實的水安全保障。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