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3月29日上午,“春游江淮請您來”采風團走進績溪千年古村落——仁里村。
據介紹,績溪縣瀛洲鎮仁里村位于績溪縣城東南,是一個擁有1100多年的悠久歷史的古村落,因其為程姓世居,原名程里,明末清初改稱大仁里。又因南北朝時,工部尚書耿源進與耿汝進游歷新安江,而定居于此,并以"仁乃二人"之義名村為仁里。
仁里依山傍水,風景優美,整個村落呈神龜狀,古居民、古建筑群基本保存完好,祠堂、牌坊、巷道、石板路隨處可見,被譽為徽州建筑三絕的石、磚、木三雕文化更是獨領風騷。這里有獨具一格的“三街、四門、十八巷”村落布局,有始建于唐朝的藥公墓道,有南北朝時皇帝欽封的武官下馬、文官下轎的"百步欽街",績溪縣現存科舉坊中最早的“世肖坊"也臨街而立,有建于明朝弘治年間的總面積為1500平方米的三進祠堂忠壯祠,有徽文化濃郁的古街道,有老字號的“廣福堂”藥鋪和宗元特色的績溪毛豆腐作坊,有徽州小吃和其他各色土特產雜貨鋪,以及保存比較完整的名人故居,如“兩彈一星”元勛程開甲先生祖居的“洛源堂”,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程莘農先生的故居,近代出版家王子野先生的故居,還有程東屏先生的“退省齋”,程本海先生的"仁德堂”,程仰垓的“忍先堂”等,這些故居連成一片,屋屋相通,曲折回廊,形成一組徽派建筑群。
仁里,古時為登源古驛道必經之地,又是水陸碼頭,登源河里舟楫麇集,桅檣如林,曾是著名商埠,盛極一時。因此,素有"小小績溪縣,大大仁里村”之說。2013年8 月,仁里村被確定為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
3月29日上午,2024和諧之源·和美瀛洲文化旅游節在仁里開幕,開幕式在一片盛開的油菜花田邊舉行,古村一大早就迎來了熱鬧的游客們。
程紅霞的“紅霞農家樂”位于仁里村詒穀堂內,這是一棟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古民居,店內布置的十分具有傳統特色。“以前我自己在家搞,老公在外面給人家當廚師,后來生意好了,老公也回來了。”程紅霞告訴記者,她的農家樂已經開了近二十年,菜品主要是徽菜,她和丈夫一起掌勺。近年來,隨著仁里村的旅游越來越紅火,農家樂的游客也越來越多。“以前主要是中餐客人多,最近景區搞了夜游仁里的活動,店里晚上也有不少客人,客流量比以前多了最少三成。”
仁里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程子維介紹,去年十二月起,夜游仁里項目開始運營,古村里的旅游業態越來越豐富,有了圍爐煮茶、屋頂咖啡、農家書屋等。景區內很多地方布置了傳統民俗魚燈,打造出浪漫的夜游古村氛圍,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們夜游仁里,打卡千年古村。
“我們想把仁里打造成旅游度假村,有康養、有非遺、有古民居。”程子維表示,仁里村目前已經營業的民宿有12家,大部分都是當地人經營,村里目前還在培養民歌表演人才、挖掘民歌歌譜,發揚非遺文化,讓有游客不論是白天還是晚上,在仁里都能吃好、玩好、住好、看好。
大皖新聞記者從績溪縣文旅局了解到,該縣近年來創新“古民居+旅游”發展新業態,以傳統村落為核心,以生態為本底,以文化為紐帶,多點布局旅游新業態。還積極探索“古民居+非遺”新路徑,打造集民歌民謠研學、采風、傳唱于一體的非遺傳承基地,推動非遺、民俗等特色文化與鄉村旅游深度融合。
大皖新聞記者 曹慶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