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后的顛覆性產品,走進工廠,走進千家萬戶。”全國政協委員、蕪湖機器人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許禮進認為,由于我國人形機器人研究起步較晚,整體技術水平與國外相比有差距,但隨著我國人形機器人產業的加速布局,部分企業產品已從樣機研發過渡到批量生產,且在特定商業場景應用取得突破,我國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已進入窗口期。
全國政協委員、蕪湖機器人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許禮進
在許禮進看來,人形機器人場景創新和應用推廣方面,還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比如,當前人形機器人四肢還不夠強健,雙足行走和雙臂作業爆發能力有待提高;人形機器人“大腦”的智能化程度不足,智能交互能力距離實際商用標準仍有差距。產品成本高限制商業化應用推廣;商業化落地場景缺乏阻礙產業化進程,市場需求不明確,難以形成商業閉環。
為此,許禮進建議,依托現有或新組建國家級技術創新平臺,圍繞智慧“大腦”、敏捷“小腦”、強健“肢體”和智能“感官”四個方向,凝聚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優勢創新資源,開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突破人形機器人專用操作系統、智能控制器、高效驅動關節、仿真孿生平臺、集成開發環境、類人智能算法等基礎理論與共性關鍵技術,組建場景驅動的人形機器人技術中試基地,加快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的落地轉化。
加快整合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供給側”優勢資源,強化協同供給能力。建議充分利用各地政府主導的算力中心,以劃撥或政府投資等方式提供統一的人形機器人算力中心,并建設超強算力的人形機器人智慧大腦,提升其靈活度,降低其使用成本。支持相關研發機構、企業開放人形機器人產品應用功能接口,拓展下游應用場景范圍,搭建應用生態集聚平臺,鼓勵申辦人形機器人場景應用創新大賽,以支持人形機器人在萌芽期場景應用的探索和嘗試,發現人形機器人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需求,加快推進人形機器人的普及,形成規模效應。
此外,許禮進還建議加密長三角城際間快速鐵路通道建設,加快建設上海—南京—合肥高鐵;加快揚馬、寧宣城際等項目前期工作,力爭盡早開工;共同謀劃爭取黃山—衢州、蕪湖—常州等跨省項目盡快納入國家規劃,著力構建銜接緊密、運行高效的長三角鐵路網體系。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劉旸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