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當前,隨著AI繁榮發展的同時,需處理的數據呈爆炸式增長,對算力需求呈指數增長。盡管電子芯片集成度越來越高,能力越來越強,但由一個個電子開關執行基本邏輯運算的構成本質無法改變,并且集成密度受電子基本物理特性的制約,逐漸接近極限,面臨功耗墻、速度墻阻礙,將越來越不能滿足AI不斷演進對算力的需求。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高級專家徐晉表示,要加快芯片光電融合設計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徐晉。
徐晉說,AI計算中包含大量的對算力要求高但算法較為簡單的矩陣運算,可以利用光通過可調介質傳輸方式瞬間完成,且能量消耗幾乎可忽略不計,現已有探索通過光電混合設計方式來實現AI計算,光計算有望在一定程度上解決AI領域中對大數據處理的急切需求。
2023年,牛津大學團隊介紹了一種集成光子—電子硬件,可進行高維數據處理,滿足AI任務不斷升級的需求,能將并行計算能力提升數百至數千倍;清華大學開發的一款光電融合芯片,在復雜智能視覺任務中,算力達到目前高性能商用芯片的3000余倍,能效提升四百萬倍。國際上,隨著各大高校以及微軟、IBM等產業巨頭在光計算領域成果的發布,光計算技術的認可度逐步提升。
但徐晉表示,這是一個全新的、專業涉及面廣、理論和技術要求高的行業,全球光子技術及產業都處在起步狀態,中國與世界基本處在同一起跑線上。雖然發展潛力巨大,但當前發展還存在不少問題。為此,徐晉建議:由中央有關單位牽頭,就光電融合、光電混合計算技術的發展前景和方向,集中國家在計算機科學、微電子學、光子學、微波、光學、數學等方向頂級專家團隊,聯合開展規劃論證,確立發展技術路線,提出發展決策建議。
同時,要把光電融合、光電混合計算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在條件具備時,由電子領域內大型綜合性央企或相關國家實驗室等牽頭組織,整合形成產、學、研發展集群,開展協同創新攻關。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劉旸 攝影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