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27年如一日,她用瘦弱脊背和寬厚母愛,將智障養女從幼年背到成年,讓這個與她沒有血緣關系的孩子健康成長。
10年如一日,她不離不棄照顧著癱瘓在床的丈夫,讓曾想輕生的男人重新振作起來。
3年如一日,她為沒有血緣關系的公公洗澡、協助公爹大小便,用女兒一樣圣潔心靈、用女兒一樣孝順做法,讓男女性別突破限制,讓“父女”親情重新定義......
她叫戎成秀,是阜南縣中崗鎮一位農村婦女,她一人照顧著沒有血緣關系的祖孫三代人,用柔弱的身子承擔起照顧4個生活不能自理家人的重擔,用無微不至的孝心、無怨無悔的愛心和從不言棄的耐心,重新點燃了這個苦難家庭三代人的希望,讓母女愛、夫妻情和“父女”恩有了更深、更寬的內涵。
為母則剛,她用瘦弱脊梁將智障養女撫養成人
養女雖然27歲了,但智力和行為仍和幼兒一樣。27年來,戎成秀用瘦弱脊梁將這個沒有血緣關系的女兒養大成人,用偉大母愛支撐起了智障養女的生命天空。
陽光下的戎成秀。
養女不能走路,她就用柔弱的脊梁背著女兒看病;養女不能自理,她就用枯瘦的雙手托起女兒日常護理的全部;養女經常哭鬧發瘋,她就用寬闊的胸懷包容著女兒的胡攪蠻纏....養女盡管智力水平低下,但身體發育和正常人一樣。27歲的她有成年人的渴望與需求,但卻因低下的智力,讓她身體和心理的巨大反差,讓護理變得更加艱難,但戎成秀不厭其煩,一人承擔起全家人的苦難和希望。
公婆曾經勸她:“這孩子不是你生的,都傻成這樣了,真是越養越是廢累!干脆把她扔了,你趁年輕再生個健康的。”戎成秀多次拒絕公婆的勸說。
村里有人嘲笑她“領養個傻閨女越養越傻,這個女人比傻子還傻”。戎成秀聽到村里人的風言風語,說:“雖不是親生的,但她也是一條命呀,我既然收養了她,就要對她負責!”
為了照顧養女,戎成秀外出時,總是背著智障女兒,用柔弱的脊背,把養女從幼年背到了成年。養女長大后,戎成秀實在背不動了,就用輪椅推著女兒外出,雖然很累,但她不放心將不能自理的養女獨自留在家里。
就這樣日復一日,耐心地陪伴著、照顧著養女的生活起居,用瘦弱的脊背把智障養女從幼年背到了成年。
不離不棄,她用寬廣胸懷讓癱瘓丈夫重燃希望
9年前的一天,戎成秀的丈夫盧佳山因腦梗導致下肢體癱瘓生活無法自理。丈夫癱瘓對她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但是痛苦過后,她毅然扛起了照顧丈夫的重擔。
戎成秀給癱瘓的丈夫喂水
在癱瘓之初,盧佳山無法接受自己癱瘓、失語的現實。本來就脾氣急躁,這時更容易煩躁、發火。當丈夫對生命絕望時,她用愛為他重樹信心。與丈夫感情相當深厚的她相信,只要堅持下去,丈夫的病情肯定能夠好轉。她一邊悉心照顧丈夫,一邊遭受丈夫責難,雖然覺得委屈,但仍繼續耐心細致地照顧、開導丈夫,終于幫助丈夫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樹立起了生活信心。
戎成秀的丈夫身高1.75米、體重150斤,每次幫丈夫翻身、按摩、擦洗身體一套程序下來,都累得滿頭大汗,但她始終堅持每天為丈夫擦身、按摩、洗衣、做飯,一遍又一遍地重復,將丈夫照顧得無微不至。在她的悉心照顧下,丈夫全身沒有生過一點褥瘡。
有親戚上門勸她趁著年輕改嫁,再找一個好的歸宿。戎成秀堅定地搖頭,她明白這個家早已離不開她,如果離開了,這個家肯定就散了!智障養女、癱瘓丈夫、再加上年邁的公婆,一家人肯定無法生活。所以,她拒絕“選擇美好的新生活”,勇敢地承擔著家庭的重任,承擔著母親和妻子的偉大責任。
照顧癱瘓病人本是一件極其考驗耐心和韌性的事情,戎成秀數年如一日,始終秉持著對家庭的責任、對丈夫的愛,耐心照顧著丈夫的飲食起居。長期的勞累把她壓得快喘不過來氣,50多歲的她額頭已爬滿皺紋。
為了照顧癱瘓的丈夫,這些年來,戎成秀幾乎沒有出過一次遠門,因為走遠了,她放心不下。在戎成秀悉心照料和親情陪伴激勵下,盧佳山身體漸漸有了好轉,心情也逐漸好了起來。
說到難處,這個堅強的女子還是流淚了。
盡管有人覺得她傻,但是戎成秀從來沒有后悔埋怨過。她說:“既然是夫妻、是一家人,再難,我也會堅持下去,不會放棄,我不會讓這個家散了,要讓女兒有個完整的家”
如同親生, 她用“女兒孝心”讓癱瘓公公安享晚年
3年前,戎成秀公公因中風全身癱瘓,生活不能自理。戎成秀每天都要幫助公公穿衣服,洗漱,喂飯。
戎成秀給癱瘓在床的公公喂飯。
一個成年女性照顧一個沒有血緣關系的成年男性,最不方便、最尷尬的就是:兒媳婦幫助公公上廁所、洗澡這兩件事。 “如果去做,心理障礙的確很大很大;如果不幫他,就沒有人能幫他,他就只有活受罪了!” 封建風俗和傳統思想觀念讓戎成秀不知如何是好。在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后,戎成秀最終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礙,并說服了公公配合她,她拋開男女性別顧忌、開始承擔起護理公公大小便和洗澡。
“公公也是爹呀,我已經把他當自己親爹了,當閨女的給親爹洗澡,也是應該的。做人要憑良心,要用真心去孝敬老人,俺不能因為他老了、不能動了,就嫌棄他、埋怨他。”戎成秀用實際行動破除了封建思想,讓親情重新定義,更讓左鄰右舍由衷起敬。
給公公和丈夫洗澡用的助浴架。
為了讓老人吃得有營養,即使是一碗白米粥,她也要搭配上蔬菜和肉沫。公公逢人就夸:“兒媳婦比俺閨女都中用!閨女沒有做到的,她都做到了,能有這樣的孩子,真是我八輩子修來的福。”
戎成秀的婆婆因家庭遭受一次次打擊和年齡的增長,精神受到刺激,開始出現嚴重的老年癡呆癥,后來病情越來越嚴重,特別健忘,一時清醒一時糊涂,生活也不能自理,照料老人的任務又落在戎成秀一人身上了。
戎成秀孝順公婆的事跡被村莊群眾廣泛稱贊,親朋鄰居提起她都不由自主地豎起大拇指,由衷感嘆道:“她真是個好人,她的公公婆婆真有福氣,就是親閨女也做不到這個份上。”
面對家中四個生活無法自理的病人,戎成秀始終扮演著好媽媽、好妻子、好兒媳的角色,無怨無悔的照顧著他們。除了照顧全身癱瘓的公公、肢體癱瘓的丈夫、智障女兒和老年癡呆的婆婆,戎成秀還利用空余時間到附近服裝廠做小時工,掙點零錢貼補家用,一年到頭,家里家外,忙忙碌碌,有時累得連腰都直不起來,但她從不叫苦,樂觀地面對每一天,面對現在的生活。戎成秀說:“雖然現在日子過得緊緊巴巴,但有了黨和國家的幫助,還有鄰居關心,一家人平平淡淡在一起我就心滿意足了。”
記者手記:
沒有血緣的愛更顯偉大
不僅是因為家庭責任,也不僅是因為母愛偉大,更不僅是因為孝感動天——沒有血緣,勝似血親!戎成秀用頑強的意志,將與她沒有血緣關系的祖孫三代人照顧得好好的。
她是妻子,是支撐癱瘓丈夫活下去的生命希望;
她是母親,是智障養女能長大的生命支柱;
她是兒媳,是護理癱瘓公爹的神圣天使;
她是弱女子,更是全家人的生活支柱、唯一希望,全家人的生活起居和所有的重任,都落在了她柔弱的雙手上和肩膀上。
我們無法想象,這些年的困難壓在柔弱肩上是多么艱難、多么辛酸。然而戎成秀從無怨言,她用柔弱的肩膀撐起了一個家,為困苦的家庭帶來了希望和光明,她的真情執著和高尚品德讓方圓幾十公里的群眾相互傳頌。
百善孝為先,戎成秀用數年如一日的堅守和付出深刻詮釋了孝老愛親傳統美德的內涵,從她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孝順的晚輩、一個賢惠的妻子、一個偉大的母親的無私奉獻,我們也看到了中華民族最光輝的美德。她用真愛勾勒了善良賢惠的光環,她用真情為家庭撐起一片艷陽天,她用實際行動感動了很多人,也感染教育了許多身邊人,給我們吹來了一股和諧社會的春風,帶動一方孝老愛親的良好社會風氣。
大皖新聞記者 張洪金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