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光陰荏苒,見證了樅陽縣砥礪前行的堅實步伐;歲月如梭,訴說著日新月異的輝煌變革。2023年,樅陽縣樹牢“發展為要、項目為王、實干為先”的鮮明導 向,錨定“三個翻一番”奮斗目標,迎難而進、真抓實干,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獲評省糧食生產十強縣、省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省食品安全示范縣、省科普示范縣……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8%,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5.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5%,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5%、8.5%。 一系列標志性的變化,不斷刷新著樅陽的“成績單”,創造著“樅陽速度”。今日的樅陽,正以前所未有的創新力度,闊步新時代新征程。
樅陽縣城一隅
弘揚禮讓美德
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
位于長江北岸的樅陽縣,境內有諸 多名山,還有白蕩湖、菜子湖、陳瑤湖和 兩賽湖四大水系。義津鎮的先讓村,就 位于樅陽縣菜子湖中的一座湖心島上。
之所以取名“先讓村”,和300多年 前留下的一段先讓禮讓故事有關。明末清初,島上住著一位名叫吳廷枚的鄉賢。吳廷枚父輩留下的祖山界與鄰莊 的祖山界相鄰,因界限不清,每到伐樹、 砍柴、墾荒時,難免發生爭執。為避免兩家矛盾激化,吳廷枚在親自勘察祖山情況后和家人說:“漢寢唐陵何處是,再過些些也不妨。不妨先讓他十丈吧。” 對方聽說后也十分感動,表示同樣愿意退讓十丈。
S232會宮至白柳鎮一級公路建成通車
我先讓、你禮讓。經歷了數百年的 時光淘洗后,先讓禮讓的精神光芒與現 代化社會治理相映成輝。為深度挖掘 和發揚這一優秀傳統文化,2023 年 8 月,樅陽縣委、縣政府在全縣開展“先讓 禮讓”公民美德教育,將“先讓禮讓”的 內涵和外延提質升級,以“我先讓,你禮 讓,互讓十丈美名揚”為主題,推出20項 具體舉措,以“先讓禮讓、互謙互讓、明 辨事理、以和為貴”為內涵,以“源頭治 理、全民參與、和諧共享”為體系,以“矛 盾不上交、信訪不上行、平安不出事”為 基層治理總體目標,創新集“說、聽、記、 察、勸、讓、和、訪”于一體的閉環八步 “先讓禮讓工作法”,建成“先讓禮讓”工 作室245個。
加快產業升級
打造高質量發展引擎
一條心,一起拼。為做大做強實體 經濟,促進三次產業整體躍遷,加快建設更具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樅陽縣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打造高質量發展引擎。
聚焦“提質增效”強工業。堅持工業強縣戰略不動搖,全年完成工業投資 66.4 億元、增長 38.2%、增幅居全市第一,新開工制造業投資16.15億元、增長 8.3%。深入實施規上工業企業倍增計劃,凈增規上工業企業19家,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9%、增幅居全市第一。奮力打造鋁基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零部 件、新型建材、港區經濟四大百億產業, 現代產業集群加快構建,魯麗一期、展望物流園等一批重大項目簽約落地,奇瑞一期、光華鋁業等一批重大項目投產見效,金譽三期、博泰產業園等一批產業項目加快推進。
聚焦“四大行動”優農業。實施糧食生產能力提升行動,堅持“藏糧于地、 藏糧于技”,建成水稻萬畝示范片2個、 千畝示范方 29 個,全年糧食產量 39.04 萬噸、實現“二十連豐”。實施農業產業提質行動,深入推進農產品加工“五個 一批”工程,樅陽白茶、黑豬、媒鴨等“十 大”特色農產品做大做強。
聚焦“鍛長補短”振興服務業。扎實推進省級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示范試 點,縣鄉村三級商業網絡體系進一步健全,商業服務業態更加豐富,培育限上商貿企業35家。加快文旅融合發展,打造浮山“研學游”活動品牌,城市超級IP 《新西游歷險記》全國百城百臺陸續播 出。成功舉辦第二屆油菜花文化旅游節、第四屆荷花文化旅游節、首屆錢橋藍莓旅游文化節等活動。
著力改革創新
激活高質量發展動能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 來。為加快破解高質量發展壁壘障礙, 樅陽縣下好了創新“先手棋”。
突出開放帶動。搶抓區域融合新機遇,堅持把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作 為關鍵抓手,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等關 鍵環節深度融入滬蘇浙,樅陽古城、奇瑞鋰離子動力電池等8個項目納入省長 三角“十四五”中期評估項目庫,全年招 引長三角先發地區億元以上項目37個、 總投資234.37億元,新建長三角綠色農 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2個。構建對外 貿易新格局,新增進出口實績企業6家, 外貿進出口額增長 10%。打造政務服 務新模式,推進政務服務“跨域通辦”、 異地代辦和多地聯辦,實現所有政務服務事項“皖事通辦”平臺“應上盡上”、 “一網通辦”。
池州長江公鐵大橋3號主墩首節鋼圍堰成功吊裝
突出創新驅動。堅持以創新引領 高質量發展,全社會研發投入經費3.98 億元、增長32.3%,財政科學技術類資金 支出占比達 7.6%、增長 6.46 倍,增幅均 位居全市第一,科技創新指數排名全省 縣(市)第4位。強力推進高新技術企業 倍增行動,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4家、省 級“專精特新”企業8家、省級創新型中 小企業20家,培育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 86家,金譽公司高性能動力電池鋁箔獲 評“省新材料產業十大標志性事件”和 省首批次新材料,樅陽海螺創成省級企 業研發中心,旗山電子產業園創成省級 眾創空間。健全人才引育用留全鏈條 保障體系,出臺《樅陽籍在外高層次人 才分類服務管理辦法》《產業人才綠卡 管理辦法》,新招引高層次科技人才團 隊2個。
促進城鄉融合
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
樅陽縣堅持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推動鄉村振興提標進位。認真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出臺《加 快建設彰顯山水風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實施意見》,高質量建成13個省級中心村和40個美麗宜居自然村莊,高 標準打造3個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有望獲評全省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先進縣、 實現四連冠。
推動城市更新提檔升級。加快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出臺縣城建設五年行動計劃,高質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新續建市政道路8條28公里,建成公共停車場5座,完成老舊小區改造26個。城區湖體及湖濱帶生態修復工程初見成效,連羹河全線貫通。持續推進國家園林縣城創建,綠化覆蓋率達 43.34%。精心塑造城市特 色風貌,加快推進樅陽古城規劃編制和 2個歷史文化街區建筑設計,有序實施智慧城市和城市生命線項目。促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城鄉自來水主管網覆蓋率達100%、供水覆蓋率達99% 以上,提質改造農村公路247.7公里,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水平獲評省級5A。
切實改善民生
提升高質量發展成色
樅陽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發展中更加注重補齊民生短板,增進民生福祉,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滿意度。
辦好更加暖心的民生實事。聚焦群眾急難愁盼,一體推進10項暖民心行動和42項民生實事,財政民生類資金支出占比達 85%。聚焦就業這一最大民生,打好“穩促防兜”組合拳,新增城鎮就業6248人,“三公里”就業圈建設實現 24個社區全覆蓋、獲省獎勵表彰。精準落實社會救助政策,村(居)“救急難”互助社實現全覆蓋。以更實舉措提升教育質量,2所學校獲評市“五育并舉”示范學校,縣職業技術學校通過省中職學 校 B 類辦學水平評估。實施新一輪教育布局調整,建成公辦幼兒園3所。積 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建成村級養老服務 站22個、城鄉老年食堂(助餐點)26個, 完成縣級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建設。健 全職工服務體系,新改建各類工會驛站 177個,金山路工會驛站榮獲全國“最美 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稱號。
銅都電纜公司車間
此外,樅陽縣堅持把良好的生態環 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健康樅陽,扎實推進國家衛生縣、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縣、省級健康縣等創建工作。
大皖新聞記者 蔣六喬 通訊員 王章志 朱英兵 (圖片均由樅陽縣委宣傳部提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