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作為中外知名的全域旅游城市,黃山市有著絕美的自然風光和厚重的徽州文化,生態環境優越。目前,黃山市正在打造全國最干凈城市,其中,黃山中環潔城市環境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黃山中環潔)是維護全市農村衛生環境的主力軍之一。
黃山中環潔主要擔負該市農村區域的村莊道路清掃保潔、重要水域保潔,以及對農村生活垃圾、部分城區生活垃圾的收集轉運,還有水上打撈的非生活垃圾的收集、轉運工作。
近年來,黃山中環潔加大數智賦能力度,將“互聯網+”與傳統環衛行業有機整合,實現了全域垃圾收轉運全覆蓋、作業質量可視化監管、成本自動化分析、員工績效考核透明化,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實現員工自驅、質效可控。
現在,在黃山中環潔公司,工作人員通過智慧環衛系統,只需輕輕點擊鼠標,就可以知道任何一輛垃圾運輸車的具體位置,了解任何一座垃圾中轉站的實時工作狀況,知道任何一艘水域打撈船的運行軌跡。通過“環衛一張圖”,可以監管全市農村陸地和水域保潔運行情況,有效實現作業情況實時調整。
黃山市山多林密,村莊、人口高度分散,一線作業人員日常管理困難,針對這些問題,黃山中環潔將9188平方公里的作業范圍劃分為8個區域,精細劃分保潔員作業區域,以最小的自然村民組為單位現場打點分為7217個作業單元格,單元格合并組成2503個網格并綁定保潔員,實現全域保潔全覆蓋。
垃圾收運從源頭抓起,共投放 42萬個垃圾桶和白鋼箱,取締近3萬個露天垃圾池。采用“垃圾桶—電動保潔車—白鋼箱/垃圾桶群—勾臂車/側掛桶收集車—壓縮站—焚燒發電廠”統一規范的作業鏈條,設定收集點位8902個,制定收運方案225個,通過規范收集作業鏈,提高收集效率,確保運輸全程密閉垃圾不落地,杜絕二次污染。
為建立封閉安全的運輸體系,黃山中環潔根據與市發電處理廠不同運距,沿線配套建設了34座小型中轉站和5座中心轉運站,配備先進壓縮設備及車輛,徹底改變原來的小型焚燒爐治理模式。
依托物聯網、車載GPS及監控等技術,實現了全域垃圾收運全覆蓋,統一指揮的轉運調度系統實現中轉站預約,車輛統一調度,司機接單全流程線上化運行,轉運作業可追溯,有效解決了生活垃圾轉運難題,轉運效率大幅提升。
為有效控制陸地生活垃圾流入河道,黃山中環潔建立了水域網格化管理機制,將溝渠、支流保潔納入作業內容,投入大中型專業機械化水域打撈船舶及各類小型打撈作業船 157 艘。安裝GPS及視頻監控,通過智慧環衛管理系統,實時監管作業船只及作業效果,發現問題及時督辦整改。采用無人作業船完成部分景區及河道的保潔清運工作,并通過無人機巡檢作業質量,形成三位一體的可視監管,達到“水面無漂浮廢棄物、河渠無垃圾、水中無障礙”的水面保潔標準。
保潔作業網格化、垃圾轉運密閉化、管理調度數字化。將“互聯網+”與傳統環衛行業有機整合,實現了全域垃圾收轉運全覆蓋、作業質量可視化監管、成本自動化分析、員工績效考核透明化,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實現員工自驅、質效可控。
2023年,黃山中環潔累計轉運垃圾量 176348.28 噸(含部分城區垃圾量),最多一天轉運垃圾 1125.34 噸,平均每天處理垃圾483.15噸。2023年收集、轉運水域非生活垃圾量1.5萬噸。
從傳統的環衛管理模式到如今數智賦能精細化管理,從“無人管、管不全、管不嚴”轉變為“看得見、管得住、有效果”的可視化監管,黃山中環潔將充分發揮數字化運營監管效能,以“互信共識 共治”的理念,推動環衛服務現代化升級,助力黃山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