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黃山市中心城區的屯溪河街是臨江而建的文旅街區,一側是有著“流動的清明上河圖”美譽的屯溪老街,年接待游客數百萬人次,但是,因為屯溪河街沒有地下停車場,河街文旅發展受到極大影響。1月19日,大皖新聞記者從黃山市住建局得知,該市正在謀劃實施屯溪河街地下停車場、河街老街附近的一水廠停車場建設,同時加快屯溪老街區域楓樹巷地塊停車場建設,進一步緩解河街、老街區域停車壓力。
屯溪老街文旅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有效緩解屯溪河街、老街區域停車難題,決定將屯溪河街地下的部分商鋪改造成停車場,初步計劃是可以提供150個地下停車位,具體改造面積以及停車場的出入口等,還在做論證,要做具體方案。黃山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稱,屯溪河街地下商鋪的設計標準比地下停車場的標準高,改為停車場的思路具有可行性,而且能緩解周邊停車難,對此予以支持。
資料圖,下同
黃山市住建局副局長廖輝保表示,2024年黃山市繼續深入開展便民停車行動,通過口袋公園建設、無功能地塊改造等,繼續增加城市停車泊位。2024年全市計劃新增停車泊位1.8萬個以上。
據了解,黃山市住建局近年多舉措開展便民停車行動,去年以來全市新增停車泊位2.6萬個,其中公共泊位6200個,極大緩解了城區停車壓力。尤其是圍繞屯溪老街、河街等停車泊位緊張區域,盤活花溪飯店等閑置地塊建設停車場,結合老舊小區改造見縫插針布設停車位,增設泊位300余個;旅游高峰期在主要路段實行分時停車,增加泊位400余個;推進各地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內部停車場錯時共享,節假日免費供市民游客停放。全市有106家單位近3000個泊位錯時開放,有效滿足市民游客停車需求。
與此同時,開展中心城區停車服務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全面降低城市停車收費價格。全面摸排梳理中心城區315處停車場、2.4萬個公共泊位,對113處收費停車場全面實行經營備案管理,重新核定收費標準,落實30分鐘免費停車,制定最高收費限價,收費標準平均降價幅度達30%,以充分體現城市停車場的公益性、普惠性。建成并上線中心城區停車引導系統,供市民游客實時查詢停車場和空余車位信息;建立旅游高峰期停車聯合調度機制,實時巡查各主要停車區域,并通過交通旅游廣播向市民游客發布停車位空余信息,引導車輛停放;對部分停車場離場車輛繳費速度慢等情況,安排各停車場增派管理人員靠前服務,確保車輛快速有序進場離場。
大皖新聞記者 吳永泉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