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皖北地區群眾喝上引調水,是全面提升皖北地區城鄉供水質量的重大民生工程,該工程充分發揮引江濟淮等調水工程效益,以地表水水源替換現有的皖北地區地下水源,工程涉及淮河以北28個縣(市、區),惠及人口約3000萬人,其中農村供水工程供水人口約2514萬人。
工程規劃建設和完善59個地表水水廠、替代原有的1000多個小型農村地下水水廠,構建皖北地區“大水源、大水廠、大水網”的供水格局和城鄉一體化的管理體系。近日,記者從安徽省水利廳了解到,截至目前,已經全面完成年度建設目標任務,年度開工建設凈水廠8處、取水泵站8座,地下水水源替換人口751.62萬人。
“水質比以前好多了”
2023年底,隨著阜陽市阜南縣農村供水中心水廠建成供水,阜南縣苗集鎮居民馬文靈家用上了引調水。“水質非常好,干凈清澈,用了以后,杯底桶底都沒有雜質,喝著清甜,口感很好。”
為了讓大家喝上引調水,工程從淮河取水分別輸送到蒙洼中心水廠和阜南縣農村供水中心水廠進行處理,然后再送到千家萬戶。為了加快進度,阜南縣在完成沉淀池、清水池等制供水項目后,立即進行調試通水,實現了邊供水邊建設配套項目的目標。
阜南縣農村供水中心水廠項目經理張波說,“每天供水量能夠達到6萬噸,能夠實現滿負荷運行,達到日供水量12萬噸,同時我們還組織100多號工人,加班加點進行一些配套的收尾,整個項目預計在2024年一季度能夠達到全面竣工驗收。”
阜南縣農村供水中心與蒙洼中心水廠一起,日供水量可達20萬噸,可以讓阜南縣136萬農村居民喝上更加放心、更加清潔、更加充足的優質淮河水。
據介紹,截至2023年底,阜陽市潁上、阜南、潁州、潁泉、潁東5個縣區全面完成了水源替換,其中惠及農村人口450萬人,超額完成省里下達的年度農村人口水源替換任務。
步步推進 全縣喝上引調水
蚌埠市固鎮縣地處缺水地區,地下水硬度與鈣鎂離子含量較高。截至2021年,全縣65.2萬人口,其中45.08萬人仍在飲用地下水。為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固鎮縣謀劃了新建劉集水廠、谷陽水廠,遷建縣經濟開發區水廠、蚌埠銅陵產業園水廠管網延伸工程,項目建成后,可實現余下45.08萬群眾的飲用水源置換。
2022年8月10日,劉集水廠并網供水,實現了東部片區劉集、濠城、石湖3個鄉鎮10.2萬人喝上引調水的目標,2022年11月30日,銅陵產業園完工,2022年12月9日谷陽水廠完工,實現了谷陽鎮、王莊鎮、新馬橋鎮、楊廟鎮、湖溝鎮、任橋鎮、仲興鎮等七個鎮34.88萬農村人口喝上引調水的目標,率先實現全域農村供水水源替換,全部達到24小時穩定供水目標。
據介紹,四處地表水廠水源均為懷洪新河水,采用“預處理+常規處理+深度處理”工藝,保障水質優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目前,全縣都喝上引調水。
第一批13個縣(區)全部實現水源替換
記者從省水利廳了解到,截至目前,第一批13個縣(區)中,亳州市蒙城縣,蚌埠市懷遠縣、五河縣、固鎮縣、淮上區,淮南市鳳臺縣、潘集區、毛集實驗區等8個縣(區)已全部完成地下水水源替換。阜陽市潁上縣、阜南縣、潁泉區、潁州區、潁東區喝上引調水工程建設任務已完成,年底都已通水。
第二批15個縣(市、區)中,亳州市渦陽縣、利辛縣、譙城區,宿州市靈璧縣、泗縣、埇橋區群眾喝上引調水工程2023年度建設任務已完成,年底具備通水條件。2023年底,第一批13個縣(區)都全部實現地下水水源替換,第二批15個縣(市、區)部分實現地下水水源替換,惠及農村供水人口940萬,計劃2025年底前完成第二批15個縣(市、區)地下水水源替換。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