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大皖新聞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用藥如用兵,醫不識藥,猶將不識兵;藥不應醫,猶兵不從將。本期的安徽人文講壇,講席嘉賓將和大家說一說中藥的相關知識。
您知道中藥如何運用望聞問切來識別嗎?中藥望聞問切運用中醫藥傳統“象思維”模式,體現“四法”法藥的“直觀性、哲理性、實用性”等特點,融合藥用植物學、中藥鑒定學、中藥炮制、中藥化學以及中藥藥理學等中藥學相關學科理論,系統歸納與分析中藥藥象與中藥藥性、功效的相互關系和變化應用規律。
中藥望聞問切旨在繼承傳統中藥思維模式的基礎上,為大家提供一個創新性的多維識別中藥的方法,供中醫藥從業人員從中藥的來源、藥用部位以及中藥的形狀、色澤、生存狀態、氣味、味道、質地等性狀特征推導中藥藥性及中藥功效,四法合參,事半功倍;亦旨在改變眼看、鼻聞、口嘗、手摸等方法僅限于鑒別中藥的真偽優劣;更在于為廣大中醫藥愛好者快速普及中醫藥知識。
如果您對本場講座內容感興趣,可于12月17日下午3時前往省圖書館東二樓學術報告廳聽講。
講席教授
朋湯義 安徽中醫藥大學中藥學碩士生導師、徽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全國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基礎理論分會常務委員、國家執業中藥師。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徽派炮制實訓中心、中藥識別科普館負責人;安徽省教育廳省級示范“中藥識別”實訓中心、省級示范“徽派中藥炮制”實訓中心負責人。
長期從事中醫藥基礎理論研究、中藥實踐培訓、臨床中藥教學、藥事管理及中醫藥文化科普宣傳等工作。首次在新安醫家陳嘉謨總結的制藥原則及輔料炮制理論的基礎上,打造“徽派中藥炮制”學術流派,并致力于中藥炮制技術的傳承與應用推廣。著《中藥傳承游學記》《中藥望聞問切》;主編《徽派中藥炮制》叢書、《新安醫學疫病防治》叢書、《臨床中藥匯編》;參編“十四五”規劃教材《中藥學》(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常用中藥飲片炮制與臨床應用》等;編審《安徽省中藥飲片炮制規范》2019年版;主持10多項省部校級基金項目;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中藥炮制類實用新型專利2項。
大皖新聞記者 陶娜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