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安徽網 ? 安徽新聞 ?

建設“七個強省” 明確11項重點任務 安徽接下來這樣干!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7月26日下午,中共安徽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勝利閉幕,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安徽省委關于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奮力走出新時代安徽高質量發展新路的決定》(以下稱為《決定》)。7月27日,中共安徽省委新聞發布會在合肥舉行,對全會精神和《決定》內容進行全面深入的解讀,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出席新聞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明確今后五年11項重點任務

安徽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省委新聞發言人陳舜介紹說,全會系統總結了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以來省委常委會的工作情況,主要包括重點抓的七件大事和八個方面工作。中共安徽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提出了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標、任務舉措和工作要求,對安徽今后一個時期的現代化建設作出了全面安排。

今后五年,我省將錨定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改革開放新高地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的戰略定位,建設七個強省:自立自強的科技強省、智能綠色的制造強省、高質高效的農業強省、山水秀美的生態強省、英才薈萃的人才強省、人民滿意的教育強省、繁榮興盛的文化強省。

同時,明確11項重點任務。一是堅持主動靠上去、全力融進去,在加快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展現更大作為;二是堅持以推動皖北全面振興為重點,在加快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上展現更大作為;三是堅持將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建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旗幟性抓手,在國家創新格局中勇擔第一方陣使命上展現更大作為;四是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展現更大作為;五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在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上展現更大作為;六是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在加快建設充滿活力的開放安徽上展現更大作為;七是堅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加快建設綠色江淮美好家園上展現更大作為;八是堅持守正創新,在建設繁榮興盛的文化強省上展現更大作為;九是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在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上展現更大作為;十是堅持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在實施人才興皖工程上展現更大作為;十一是堅持以人民生活得更美好為根本目的,在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上展現更大作為。

《決定》起草采納各方面意見建議

大皖新聞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安徽省委抽調精干力量組成文件起草組,著手《決定》稿起草工作,經過9輪修改,于7月上旬形成《決定》初稿。

安徽省委副秘書長、省委政研室主任余三元介紹說,7月17日,文件起草組將《決定》稿呈送省委常委、省政協主要負責同志、省人大常委會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主任、省政府副省長,發送省委委員、候補委員和各市委、省直各單位、各人民團體、部分中央駐皖單位征求意見建議。各方面共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340余條,扣除重復意見建議后為320余條,起草組認真研究,能采納的已全部采納。

7月24日,省委常委會會議對《決定》稿進行了討論審議。全會期間,與會代表認真討論審議《決定》稿。大家一致認為,《決定》稿出臺對推動安徽高質量發展,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貢獻更多安徽力量,必將產生重大影響。

共建長三角國家科創中心安徽中心

今年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5周年,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合肥主持召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3周年。

安徽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郭浩表示,借上了長三角的“東風”,搭上了一體化的“快車”,是安徽發展的最大機遇、最大勢能、最大紅利。我省將加強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深化張江、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兩心同創”,加快建設G60科創走廊,共建長三角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安徽中心。同時,攜手打造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世界級產業集群。布局建設長三角區域量子通信城際干線網絡,加快推進蕪湖數據中心集群起步區建設。

持續開展長三角大氣、水、土壤聯防聯治,攜手打造新安江-千島湖生態保護補償樣板區。加快建設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謀劃建設長三角(安徽)生態綠色康養基地。聯手打造軌道上的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和國際化港口群。加快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安徽聯動區建設,推動長三角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提升合肥中歐班列運行質效,辦好世界制造業大會等展會等。

定期發布重大項目引才需求清單

“我省將進一步暢通高層次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圍繞量子信息、聚變能源、深空探測等前沿領域,建立健全頂尖人才、緊缺人才、創新團隊定向招引機制,‘靶向式’集聚人才?!卑不帐∥M織部副部長(正廳級)蔣曦表示,聚焦首位產業和新興產業編制緊缺人才開發目錄,我省將定期發布全省重大項目引才需求清單。

為加快建設人才強省,我省深入實施高校大學生留皖、萬名博士后聚江淮等行動,廣泛開展“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動。抓好卓越工程師、高技能人才培育,打造一支技術精湛的“江淮工匠”隊伍。同時,建好高水平創新平臺,加快打造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的戰略科技力量平臺體系,依托各類高能級平臺引育一大批“高精尖缺”人才。

在人才使用上,賦予領軍人才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更大經費支配權、更大資源調度權,放手讓他們潛心科研、安心創造,賦予用人主體更大的編制使用、職稱評聘、經費預算等自主權。

打造世界級汽車自主品牌和一流車企

安徽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已集聚奇瑞、蔚來等7家整車企業,今年上半年全省汽車產量達102.6萬輛,增長43.6%,占全國的7.7%;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達34.2萬輛,增長87.8%,占全國的9%。

安徽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郭浩介紹說,我省將構建“合肥-蕪湖”雙核聯動、多點支撐的一體化發展格局,支持整車企業打造細分市場和價格區間全覆蓋的產品矩陣,強化整零合作,推動構建新型整零關系。構建城鄉一體的汽車銷售和售后服務網絡,一體推進全省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公共領域用車新能源化。

加強汽車類學科專業建設,鼓勵院校采用“雙元制”“訂單式”培養汽車產業高端應用型人才。鼓勵金融機構設立汽車產業金融支行、特色事業部等特色機構,支持汽車企業上市掛牌,組建運營汽車產業鏈投資基金。到2027年,我省將打造2~3家全球一流汽車整車企業和世界級汽車自主品牌,力爭2~3家汽車零部件企業突破500億級。

打造有重要影響力的“六大創新品牌”

安徽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夏輯表示,我省要打造有重要影響力的“六大創新品牌”,即合肥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科大硅谷”、科大科技商學院、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中國(安徽)科交會,提升安徽科創美譽度和影響力。突出鍛造長板,聚力打造量子信息、聚變能源、深空探測三大科創引領高地。

塑造全囯一流戰略科技力量,建強“國家隊”,爭創更多國家級創新平臺;做實“省級隊”,建設省產業創新研究院等省級創新平臺。構建“一核兩翼多點”全域創新格局,打造合肥“核心”,提升蕪湖蚌埠“兩翼”能級,完善沿長江城市帶、皖北、“大黃山”等特色區域創新中心多點支撐。

支持阜陽打造長三角區域重點城市

“皖北地區人口占全省的近五成、糧食產量占六成、GDP占三成,是我省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板塊。”安徽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郭浩說,目前皖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較突出,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把皖北發展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提出到2027年推動皖北全面振興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快跟上全省和長三角高質量發展步伐。

據悉,我省將高水平建設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加快發展綠色食品、新材料、新能源三大產業集群生態系統,深度融入汽車及零部件、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三大產業配套體系。實施皖北全面振興急需人才引育工程,加快打造長三角職業教育基地。

同時,支持阜陽打造長三角區域重點城市和帶動皖北、支撐中原城市群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亳州爭創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試驗區、歷史文化與中醫藥養生旅游城市。推動蚌埠-淮南、宿州-淮北一體化協同發展,支持蚌埠-淮南合力打造淮河生態經濟帶區域中心城市,宿州-淮北合力打造蘇魯豫省際毗鄰區域新興中心城市。

2035年全面建成“千億斤江淮糧倉”

安徽是典型的農業大省,安徽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潘鑫表示,今年我省夏糧實現了單產、總產、面積“三增”,總產居全國第3位。省農業農村廳正在編制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規劃,到2035年全省糧食產能穩定在一千億斤以上,全面建成“千億斤江淮糧倉”。

為發展壯大鄉村產業,我省堅決做好“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增值大文章,重點抓好十大千億級綠色食品產業全產業鏈建設、“秸稈變肉”暨肉牛振興計劃、鄉村旅游、徽派預制菜等產業發展,讓“徽字牌”的土特產名氣越來越大,讓“徽字號”的鄉村旅游影響力越來越強。同時,持續深化農村改革,以處理好農民和土地關系為主線,著力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抓好農村土地二輪延包、黨建引領信用村等重大改革,打造更多具有安徽辨識度的農村改革品牌,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省增動力、添活力。

持續推進“三公里”就業圈建設

“今年以來,省委帶頭建立民聲呼應工作平臺,16個市、104個縣市區和省直有關單位也創辦了相應載體,探索形成解決民生問題的長效機制。”安徽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郭浩表示,目前已累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5萬多個。

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強調,“要始終把群眾的安居樂業、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我省將健全民生呼應工作平臺制度機制體系,實行省級總統攬、廣泛集民聲、快速解難題、跟蹤抓督辦、源頭大治理,做到回應一個訴求、解決一類問題、提升一個領域。圍繞促進就業、社會保障、教育惠民、衛生健康等方面,謀劃實施50項民生實事。

同時,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聚焦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強化就業幫扶,持續推進“三公里”就業圈建設。開展創業安徽行動,吸引更多勞動者來皖留皖創業。加快推進9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建設,推動兒科、創傷中心高質量穩定運營,腫瘤、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病等中心加快建設,中醫、消化系統癌癥、精神衛生和綜合等4個中心完善前期工作等。

培育“皖字號”文化產業主力軍

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提出要加快建設文化強省,安徽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鄭明武表示,我省將做好文化挖掘大文章,實施徽學研究提升工程,推動建設國家徽學研究院。推進古村落、古民居等文化遺產保護和活化利用,推進安徽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建設,推動黃梅戲、徽劇等地方戲曲創新發展。

實施公共文化地標、公共文化空間建設工程,優化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布局、資源配置和運行機制。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出更多展現徽風皖韻、反映新時代偉大變革、彰顯人民群眾精神風貌的文化精品。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建設體育強省。

壯大文化產業,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培育“皖字號”文化產業主力軍。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公共文化場館、旅游景區引進國內外優秀文化展覽展示、演出活動。

實施新一輪巢湖綜合治理工程

今年1~6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降幅居全國第2,優良天數比率78.1%、升幅居全國第3,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86.6%,巢湖水質由IV類改善至III類。

安徽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曹哨兵表示,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提出要加快建設山水秀美的生態強省。為實現這一目標,我省將大力實施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新一輪提升工程,實施新一輪巢湖綜合治理工程,支持馬鞍山積極探索資源型城市高質量發展之路,嚴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漁,實施江豚、揚子鱷等長江珍稀瀕危物種拯救行動,高標準建設合肥駱崗公園,合力推進皖浙贛共同打造長江中下游地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示范區,使長江(安徽)經濟帶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全面消除城鄉黑臭水體,加強農用地土壤污染源頭管控和安全利用,嚴格建設用地風險管控和治理,全省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深入開展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和執法監管,實施餐飲油煙和噪聲擾民問題專項整治行動,讓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編輯 蒙國銳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圖片無法聯系上作者,請通過baoliao@ahwang.cn與本網聯系,提供姓名、聯系電話、銀行卡號、開戶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东| 建昌县| 黑山县| 林州市| 肥乡县| 湖南省| 上饶县| 宁乡县| 蓬莱市| 灌南县| 罗甸县| 泾川县| 福建省| 保定市| 巴南区| 榆树市| 桂林市| 江山市| 旺苍县| 兴城市| 德江县| 博爱县| 玛沁县| 临城县| 大冶市| 双桥区| 大田县| 莒南县| 高安市| 南汇区| 黄骅市| 安仁县| 济宁市| 广德县| 尖扎县| 绍兴市| 宜良县| 武城县| 南华县| 澄城县| 黔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