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quán)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授權(quán)的媒體、網(wǎng)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感受一座城,除了去看它的博物館,還可以去嘗嘗當?shù)氐拿朗场T诨茨蠅劭h,“十大名小吃”和“十大名菜”領(lǐng)銜的美味,不僅是當?shù)厝说莫毤矣洃洠钱數(shù)匚幕糜蔚囊粡垙垺懊薄?月27日,大皖新聞“假日雙城記”走進壽縣,尋找最難忘的舌尖味道。
壽縣豆腐宴
在壽縣,豆腐是不得不嘗的一道美味。“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劉安。”八公山也成了中國豆腐的發(fā)源地。記者了解到,用八公山豆腐烹制的豆腐宴,具有獨特的風味和豐富的營養(yǎng),是壽縣別具一格的上等筵席。目前,八公山豆腐制品已達數(shù)十種,烹飪方法達30 余種,可做成400 多種菜肴。這其中,最考驗“功力”的,是在豆腐上雕刻。
“想要雕出精美的作品,除了原材料好之外,最需要心靜。”“中國烹飪大師”張士宏是壽州豆腐宴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4月27日,他向大皖新聞展示了最拿手的“牡丹豆腐”和“菊花豆腐”制作技藝。
只見他左手托起一塊白若凝脂的豆腐浸入水中,右手拿小刀,在水中一番揮舞,短短幾分鐘,一朵盛開的牡丹便浮于水中。換上一塊軟嫩如玉的豆腐托于左手手掌之上,右手執(zhí)刀橫豎細切,嫩豆腐被切成纖細若發(fā)的豆腐絲,浸在高湯中恰如白菊盛開,這豆腐絲細的,甚至可以穿針。
用豆腐制成的菜肴,色香味俱全,是一場視覺和味覺的雙重盛宴。目前,壽縣也以豆制品加工為基礎,加入娛、購、食、住、行等旅游元素,建設了八公山豆腐小鎮(zhèn)。從豆腐生產(chǎn)加工向豆腐文化旅游融合發(fā)展逐漸轉(zhuǎn)變,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再添旅游新亮點。
壽州大救駕
除了豆腐宴,走在壽縣古城的街頭,看到最多的當屬已有千年歷史的傳統(tǒng)小吃“大救駕”。
“大救駕”的名字頗有傳奇色彩。相傳趙匡胤在攻打南唐時疲憊不堪,有個廚師用白面、白糖、豬油、青紅絲等材料做了點心。趙匡胤品嘗后覺酥脆甜香,食欲大增,“大救駕”由此得名。
“大救駕的制作比較講究,我們也是不斷改良,將食材不斷豐富到十幾種。”壽縣十大名廚、壽西湖飯店行政總廚柏躍鋒向大皖新聞展示了大救駕的制作過程。揉面、制酥、包酥、制餡、包餡、油炸……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氣呵成。大救駕似有百葉千層之感,又似金絲盤繞之形,色澤金黃,香味撲鼻。
這道傳統(tǒng)小吃能夠傳承千年,離不開一代代人的創(chuàng)新。如今的大救駕,既可擺上高檔餐桌,又可以作為日常使用的早點或夜宵,還可以作為旅行途中的便餐,總之是當?shù)匾坏啦豢慑e過的美食。
壽州圓子
除了這些,前不久因電視劇《狂飆》而備受關(guān)注的“壽州圓子”,如今也是壽縣美食界的“網(wǎng)紅”。在壽縣有著“無圓不成席”的說法,在很多壽縣人的記憶里,“圓子”是不可缺少的存在。
“逢年過節(jié)必吃的就是壽州圓子,每家都會做,但味道會有差別。”壽縣壽西湖飯店廚師長李巖向大皖新聞記者介紹,如今的壽州圓子已經(jīng)形成了相對標準化的制作流程。和面、攤餅、剁碎,五花肉煮熟、剁碎,輔以蔥姜碎、高湯等,攪拌成餡,搓成圓子,再分別裹上兩層淀粉,入開水汆一下,最后放入蒸籠蒸熟,外皮晶瑩剔透,內(nèi)餡醇香勁道的壽州圓子就做成了。“最后還可以淋一些雞湯,會更香。”
當然,壽縣的美食遠不止這些。豆腐腦、小刀面、吊爐燒餅、火燒饃、牛肉湯等等,都飽含了壽縣的獨特風味,也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們時常想念的家的味道。趁著假期,到壽縣來一場酣暢淋漓的美食之旅吧!
大皖新聞記者 吳碧琦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