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4月15日至21日,是第29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癌癥防治 全面行動——全人群 全周期 全社會”。
乳腺癌作為中國女性發病率最高的癌種,每年有超過40萬確診病例。隨著診療手段的不斷發展,我國乳腺癌患者的整體生存率不斷提高,但患者依然存在不少尚未被滿足的治療需求。為此,針對當前乳腺癌疾病現狀、治療乳腺癌創新藥領域進展以及如何減少女性乳腺癌發病率等問題,大皖新聞記者采訪了中國科大附一院腫瘤學教授、腫瘤學國家重點專科負責人潘躍銀。
潘躍銀表示,在中國乃至全球,乳腺癌的發病率居女性腫瘤發病率的第一位,盡管早期乳腺癌的治愈率相對較高,但仍有一部分早期乳腺癌會復發,而晚期乳腺癌總體5年生存率既往不足20%,由于藥物的可及性、早診早篩率較低等因素,中國在這方面的數據更不樂觀。安徽省的乳腺癌診療水平在全國處于居中位置。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乳腺癌的治療已經進入到分子分型指導下的精準化治療時代。乳腺癌理想的治療措施是手術以及放、化療及多種治療方法的綜合使用。這些年乳腺癌五年生存率不斷提高,一個主要因素就是創新藥的不斷涌現,但如何選擇合適的藥物變得尤為重要。“讓合適的病人在合適的時間用上最合適的藥,就是在臨床中合理規范化地使用藥物一個重要的原則。”潘躍銀認為,類似德曲妥珠單抗這類新型抗體偶聯藥物,可以說開創了HER2陽性乳腺癌治療全新的領域,但是“是藥三分毒”,在臨床上如何把這樣的藥物用好,仍需認真考量。
據了解,2018年,國家衛健委腫瘤質控中心最先成立了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乳腺癌專家委員會,這也是國家腫瘤質控中心最大、最早的單病種多學科質控專家委員會。安徽省積極響應國家衛健委的號召,及時成立了安徽省的乳腺癌質控專家委員會,這是一個包括腫瘤內科、乳腺外科、影像科、病理科等跨學科的專家共同參與的組織。以乳腺癌患者為中心,讓她們在得到系統規范治療的同時,也能享受全周期和全方位的管理,目的就是讓乳腺癌患者活得長、活得好、活得有尊嚴,更好回歸社會。
潘躍銀告訴記者,乳腺癌的預防需要做好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早診早治、接受規范化診治等三級預防。同時,潘躍銀表示,病情稍重的患者也不要灰心,隨著迭代創新藥物的出現,未來HER2陽性、HER2低表達,甚至三陰性乳腺癌晚期患者也有可能被治愈。
大皖新聞記者 殷志強
編輯 蒙國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