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3月28日下午,位于淮南市大通區孔店鄉境內的高塘人家內,游人如織,有的在動物園里投喂小動物,有的在采摘園內一顆顆碩大的草莓,有的則在主題自助餐廳里揮動鍋鏟,自己動手做出一道道精美菜肴,還有的游客在辦理休閑小屋的入住,等待夜景燈光的開啟。
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自2022年9月高塘人家開園至今,累計接待游客20萬余人次,成為鄉村旅游、農耕研學的新熱點,淮南市民周末休閑度假的“網紅打卡地”。
淮南市大通區委常委、副區長張健向大皖新聞記者介紹,在大通區,游客能觀賞到美麗的山水、享受怡人的生態,這里有舜耕山、上窯山兩山;高塘湖、蔡城塘兩水;有上窯鎮、洛河鎮、九龍崗鎮三古鎮。如今,大通區在發展旅游上有品牌效應,上窯森林公園、萬人坑教育館有較大知名度,影響廣泛,成為區域有影響力的旅游品牌。高塘湖風光旖旎、蔡城塘天鵝翱翔、大通濕地公園鴛鴦戲水,區域文旅符號特色鮮明。該區完成了大通萬人坑教育館侵華日軍淮南罪證遺址保護與展示(一期)工程建設,高塘湖和壽州窯旅游綜合開發、蔡城塘旅游綜合開發、九大濕地公園、龍池和天目湖旅游項目、上窯朱家大山生態修復+旅游、九龍崗南門口歷史文化街區等項目納入市、區文旅產業招商項目。同時,紅色是大通文旅的底色,大通侵華日軍淮南罪證遺址、新四軍紀念林是重要的紅色旅游資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該區圍繞重要時間節點,突出紅色主題,舉辦系列展演展覽展示活動。同時,大通區人文歷史厚重。千年古鎮及壽州窯的歷史積淀、近現代工業遺存,與大通自然風光交相輝映,為大通文旅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采訪中,張健表示,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大通區正在發揮區位優勢,大力推進“雙招雙引”,發展全域旅游,努力做好規劃、山水、歷史文化、紅色資源、鄉村旅游五篇文章,助推文旅產業闊步向前。
大皖新聞記者 李勇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