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打造每個人的“AI助手”、用人工智能降低基層錯診漏診和不合理用藥風險、加快為弱勢群體建立無障礙環境……2023年“全國兩會”拉開帷幕,連任5屆、履職21年的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今年帶來8份建議,圍繞人工智能助力醫療、養老、青少年心理健康、無障礙環境建設等社會民生領域建言獻策。“人工智能要以解決社會剛需為出發點,堅守源頭核心技術創新,我們長期關注如何更好地讓行業享受AI紅利,打造每個人的AI助手。”
建議打造認知智能大模型公共算力平臺
以ChatGPT為代表的認知智能技術的突破,引發了全球關注。劉慶峰認為,要加快推進我國認知智能大模型建設,在自主可控平臺上讓行業盡快享受AI紅利,讓每個人擁有AI助手。
他建議,要重視認知智能大模型研發,形成以領軍企業為主體產學研合作的創新體系,加速跟進和追趕國際前沿水平。同時,支持認知智能大模型技術的行業示范應用,推動認知智能大模型在教育、醫療、辦公、人機交互和AIGC領域的價值落地。
劉慶峰認為,要進一步加大支持人工智能國產軟硬件技術底座,讓大模型建設和運行在國產化的存儲、算力、操作系統等基礎平臺上,“中國認知智能大模型只有在國產技術底座上發展,才能有自主可控的大未來。”
另外,還要建設認知智能大模型公共算力平臺,設立使用平臺的揭榜掛帥機制,讓更多科研院所和科技創業企業也有機會站到國家公共算力平臺上進行模型訓練和算法創新。此外,還要構建國家數據資源平臺,匯聚認知智能大模型所需要的基礎性數據,加速認知大模型的研發和產業化。
用AI降低基層錯診漏診和不合理用藥風險
在醫療領域,劉慶峰認為,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有效提升基層醫療機構診療能力和服務水平,防止過度診療,守護百姓的“保命錢”。
劉慶峰說,人工智能輔助診療系統在通過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后已服務了5.6萬名基層醫生、提供了輔助診斷超5.6億次,有效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顯著降低基層錯診漏診和不合理用藥風險。“建議將人工智能對錯診、漏診和錯誤用藥的實時提醒,作為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的必選項,更好地守護百姓健康。”
用人工智能關懷青少年心理健康
近年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愈發凸顯,但從事校園心理健康的專職人力嚴重不足。為此,劉慶峰提出用人工智能關懷青少年心理健康,呵護孩子們的幸福童年。“希望能夠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對孩子遇到的親子關系、人際關系敏感、身體健康、校園霸凌、考試焦慮等問題進行自動分析,判斷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和成因,進行有針對性地引導和干預。”
劉慶峰表示,可以搭建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平臺,建立從篩查預警到干預追蹤的全流程管理機制,提升全國青少年心理篩查覆蓋率和預警準確率。同時,搭建醫教互聯互通的干預追蹤閉環管理機制,建立綠色通道及轉診轉介機制,實行分層分類干預追蹤,降低危機發生率。
進一步完善無障礙環境
如何保障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的正常生活、學習、工作和娛樂需求,幫助他們更加平等、高質量地參與社會生活,也是劉慶峰關注的領域。
他認為,將無障礙智能產品納入醫療器械目錄與醫保目錄,降低特殊人群使用此類產品的門檻,讓該類產品更公平可及。另外,可以推進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中加入隱藏式字幕,鼓勵有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在互聯網內容平臺、各類網站、APP及智能終端上推廣語音轉寫、合成、翻譯等人工智能技術,方便特殊人群獲取信息。
他同時建議,進一步完善普通大中小學無障礙硬件環境,鼓勵更多普通運動失能學生參與正常學校教育。同時提高特殊教育在欠發達和偏遠地區的覆蓋率,減少區域不均衡。
大皖新聞記者 項磊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