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記者2月10日從宣城市公安局了解到,近期,宣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宣城市公安局經偵部門偵辦的“12.31”特大虛開增值稅發票案作出二審宣判,維持一審對張某凌等39名被告人的有罪判決。
其中主犯張某凌犯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虛開發票罪、持有偽造發票罪、偽造國家機關印章罪、偽造公司、事業單位印章罪,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20年,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另該專案中幫助毀滅證據罪的8名被告人已于2021年9月15日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拘役并生效執行。
公安稅務通力協作成立專班一網打盡
2019年12月31日,宣城市公安局接到一起重大涉稅犯罪線索,并迅速聯合宣城市稅務局開展調查,發現線索背后隱藏著一個巨大的犯罪網絡。2020年4月,宣城市公安局從經偵、刑偵、治安、法制、特警等警種抽調20余名精干警力成立“12.31”專案組,與宣城市稅務局專案組合署辦公、并肩作戰。市公安局主要領導及分管領導靠前指揮,邀請專家教授和專業律師為專案組授課,為專案組提供法治保障;檢、法等部門與專案組多次會商,為案件的順利偵破提供指引;省公安廳經偵總隊協調馬鞍山、合肥等地稅案能手專程來宣實地支撐辦案。
隨著案件的調查深入,一個以張某凌為首要分子的特大犯罪團伙逐步浮出水面,涉案人數、金額、區域急劇擴大,同時其背后還隱藏著大量的“職業中間人”“假印章”“假發票”等關聯犯罪活動,它們共同構筑了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警稅聯合專案組聚力攻堅、抽絲剝繭,在資金的汪洋浩海中尋找犯罪的蛛絲馬跡,在通宵達旦的抓捕審訊中查實一份份罪證。整個專案攻堅歷時一年多,全體同志放棄休息時間,夜以繼日。保守統計,專案組行程至少18萬公里,先后有4臺車輛不堪重負在辦案途中拋錨。
后該案在公安部經偵局統一部署下成功發起集群戰役,對市外2700余家涉案公司及人員發起集群打擊,共有20余省、187個市、688個縣共同參戰,使得該案真正打出了聲威、打出了成效。
利用400余家“空殼”公司騙取國家稅款
據宣城警方介紹,2015年10月至2020年4月,被告人張某凌以大凌公司為管理平臺,安排被告人張某某、王某、吳某等人注冊、租用、購進445家空殼公司,以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稅金等手段騙取國家稅款。這些空殼公司全部由張某凌實際控制,為騙取國家增值稅稅款,在無真實交易的情況下,根據客戶需求對應成立了商貿、建材、運輸、網絡文化(人力資源)、機械設備租賃、勞務等各種類型的公司,“代開”不同類型的發票,滿足客戶需求。
這些公司實際上并未開展經營,卻披上各色“外衣”瘋狂開票斂財。在無真實業務發生的情況下,張某凌犯罪團伙采取虛構業務往來、虛假資金支付、資金回流等手段,以收取開票費的方式,對外虛開增值稅專票及普票,價稅金額高達170余億元,騙取地方財政獎補資金5億余元,其中經查證并由法院認定的虛開金額達71.5億元。
以偽造大量印章等手段逃避稅務部門檢查
為實施、掩蓋虛開犯罪行為,逃避稅務部門檢查,張某凌犯罪團伙購買大量偽造的增值稅普通發票,虛構空殼企業的運營成本及業務的真實性。為了出具證明和辦理相關資質,張某凌犯罪團伙還偽造了大量國家機關印章及公司、事業單位印章,以注冊空殼企業、虛構業務合同,利用控制的空殼企業“互開洗票”,規避稅收管理信息系統監控。
王某等27人為牟取非法利益,在無真實業務往來的情況下,介紹下游受票企業從張某凌控制的四百多家空殼企業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增值稅普通發票,認證抵扣增值稅稅款,并從中賺取好處費。張某、陳某等8人明知張某凌從事虛開違法犯罪活動,仍幫助毀滅財務資料、電子數據等證據。
該案實現了對整個犯罪的全鏈條打擊,徹底鏟除了一個盤踞在宣城市、輻射全國20多個省市的特大虛開犯罪團伙,有力維護了國家稅收征管制度,彰顯了公安機關打擊經濟犯罪的決心和能力。
李偉 大皖新聞記者 曹慶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