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在這場為來年細化部署各項經濟工作的會議中,再度提及“新質生產力”:
“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何謂新質生產力?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提出了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概念——“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是生產力質的躍遷。相對傳統生產力,新質生產力呈現出顛覆性創新驅動、產業鏈條新、發展質量高等特征。
簡單理解,生產力被劃分成了兩種。
一種是傳統生產力。人類曾經歷三次科技革命,蒸汽革命、電氣革命、信息革命,這三次革命形成的生產力就是“傳統生產力”。
另一種是新質生產力。人類將進入方興未艾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形成“新質生產力”。
究竟什么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現在還很難做一個準確的定義。但人們普遍認為:第四次革命將以人工智能、新材料技術、分子工程、石墨烯、虛擬現實、量子信息技術、可控核聚變、清潔能源以及生物技術等為技術突破口。
而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新質生產力”的具體領域體現在以下這段表述:
“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這相當于是一份簡明“新質生產力”清單:人工智能領銜;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緊隨其后;量子、生命科學著眼未來。
這份清單指引了中國產業發展的方向。各地都應該在這份“新質生產力”清單中尋找到自己的位置。
目前來看,在這份清單中,安徽已經搶占了不錯的位置。
“早在十四五”開端,安徽省就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十大新興產業,十大新興產業中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人工智能產業”。
在人工智能領域,安徽是最有希望率先進入通用人工智能時代的省份之一。安徽已經清醒認識到,未來3年至5年將是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布局和市場競爭的風口,風口一過,格局將定。
在量子領域,安徽出手同樣很早,其產業集聚現象已經被稱為“量子國家隊”。
在商業航天領域:安徽聚焦商業火箭和衛星載荷研發制造、衛星運營服務、通用航空及無人機等重點方向,并試點建設空天信息產業“先導區”。
在低空經濟領域:安徽在2021年獲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成為全國第三個、長三角第一個全域試點省份。
安徽2022年GDP超越4萬億門檻,總量排在全國前十位。但如果十年后,有一份新的排名按照“新質生產力”創造的GDP排名,安徽的排位有可能更靠前。也許到那個時候,我們在聊GDP時,會附加問一句:“您這是‘新’的GDP,還是‘舊’的GDP?”
元新聞記者 梁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