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12月5日下午,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施工現場,升降機把大皖新聞記者一行送到了220米高的塔頂施工層。在高空順著“貓道”眺望,下面是已初露雄姿的公鐵大橋在建部分,再往下是長江水面來往穿梭的船只,下游則是在運行中的銅陵長江公路大橋。
據計劃,2025年7月,這座世界首座雙層斜拉—懸索協作體系大橋的公路橋將竣工投用,對提高高速公路銅陵段通行能力、完善區域鐵路布局及助力銅陵跨江發展等,將起到重要作用。
在高空俯瞰這座在建的大橋,能直觀的感受到其氣勢宏偉。
高空風力大,寒冷,工人正在“貓道”上施工。
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起自銅陵市郊區陳瑤湖鎮花園村,經老洲鎮,于既有銅陵長江公路大橋上游約720米處跨越長江,止于大通鎮民主村,兩段接現狀G3京臺高速公路,全長約11.88公里。跨江主橋長1505米,公鐵合建標準,采用斜拉-懸索協作體系鋼桁梁橋方案。其中公路橋在上,鐵路橋在下。公路橋采用高速公路標準,雙向6車道;鐵路為四線軌道,其中,兩線城際鐵路(預留),兩線銅陵南至江北港鐵路。作為既有銅陵長江公路大橋的替代工程,該項目對提高國家高速公路主通道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完善區域鐵路網布局,推動銅陵市跨江發展,打造合肥銅陵發展帶等有重要作用。
鋼梁上面是公路,中間是鐵路。
已經建成的部分(公路橋面)
該項目估算總投資87.8億元,2022年1月開工建設,建設總工期48個月,由中鐵大橋局承建,截至2023年9月底,該項目已完成總投資的51%。據了解,該大橋的建設進展迅速,2023年5月南岸主塔封頂,9月南岸中跨主梁開始斜拉段懸臂拼裝施工,10月同步纜索系統施工。12月4日,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首根主纜索股架設完成,大橋進入主纜架設施工階段。主纜索股的架設為明年4月左右懸吊段鋼梁施工打下了堅實基礎,意味著斜拉——懸索體系即將‘協作’,大橋朝合龍目標又邁出至關重要的一步。
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項目部負責人潘波告訴記者,大橋的主塔(如上圖)有兩對,為采用鋼筋混凝土門型的索塔,一對高247米,一對高253米,主塔作用主要是承載鋼梁、錨固斜拉索及主纜等。據了解,該大橋項目需要用到鋼梁總共約20萬噸,混凝土總量約112萬立方米。
工人在“貓道”上作業。
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共2根主纜,把大橋南、北邊跨和主跨連為一體,2根主纜的高強鋼絲首尾相連長約8萬千米,可繞地球約2圈;總重量約1.44萬噸,相當于約285節高鐵車廂的重量。此外,斜拉索128根,16對。
大橋的效果圖。
趙幺妹給記者展示她拍攝的大橋施工短視頻畫面
采訪時,無論是在施工平臺還是公路橋面,記者都能感受到江風呼嘯帶來的寒冷,在塔頂及貓道等高空施工時,江風更大,也更冷。大橋的建設者們來自天南海北,自開工以來,他們冒著嚴寒,頂著酷暑,為大橋早日橫跨長江暢達南北而辛勤工作。
其中,來自湖北省宜昌市的趙幺妹是其中一位,她負責在工地開升降機,每個班時長12小時, 一個人長期待在狹小的操作間,比較枯燥。不過,相比在作業面的施工勞作,開升降機是比較輕松的活,每天還能親眼看到大橋施工,并不斷取得進展。她偶爾會在自己的短視頻賬號分享大橋施工場面,很多人觀看、點贊,她也為參與到這一宏大項目而自豪。潘波說,工地上不少工人常在短視頻平臺分享大橋施工過程,滿足了不少人的好奇心,工人們因此也很開心。
“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是首創千米級斜拉-懸索協作結構體系雙層多功能橋,主梁用鋼量少,跨越能力強,景觀效果好,為國內大跨度鋼桁梁首次采用,居世界同類橋梁之首。”作為項目部負責人,讓潘波自豪的是這座公鐵兩用大橋創造了很多不可能,目前這個項目相應發明專利有二三十個,已完成的就有15個。作為世界首座雙層斜拉—懸索協作體系大橋,在國內還沒有相應驗收標準, 這類橋梁施工驗收標準目前是由他們這邊在編制中。
大皖新聞記者 吳永泉 攝影報道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