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翕聚之處,歙也
歙字,指的就是
黃山山脈與新安江交匯的歙縣
自宋代設立徽州
歙縣就是徽州府治所在
安徽省,“安”字取自安慶府
“徽”字取自徽州府
徽商文化幾乎構建起了歙縣的城市空間
這里人,貧窮沒有限制想象
別被徽商潑天的富貴蒙蔽了雙眼
敢闖才是他們的致富寶典
“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理環境
讓徽州人幾乎無法以務農為生
他們借著以徽州府城為中心
形成的九條出境驛路
將翻山越嶺的石板路
變成運輸糧食、鹽和山貨的商貿通道
逐漸發展出遍布全國的貿易網絡
這條“魚骨”能生財
一千年前,歙縣先民辛苦修建漁梁壩
不光能防洪、灌溉
還讓江面可容納三百艘
二十到三十噸的船只同時停泊
水壩旁的魚梁主街就像魚的脊梁骨
兩邊的巷道構成了一個個碼頭
順著新安江,徽商把貨物運往各地
富甲天下
老賬本藏著變“糞”為寶生意經
徽州商人有著
“外樸內華,藏富于家”的理念
早就發明了變廢為寶
早前農耕沒有化肥
人畜的糞便被用作肥料
徽商便做起了變“糞”為寶的生意
老帳本記錄著購買“糞便”
付錢讓人去挑的費用
“廢料”也有春天
徽商的生意經不要太精明
100年前,這個村子就做外貿生意了
許村許聲遠家的茶號
在清末民初就做外貿生意
采購了當時時尚的東西
在保留下的民居里
有來自西洋的玻璃、門鎖
村子里的馬頭墻既可在多風的梅雨季節
防止風吹落瓦片
更能在火災發生時,阻隔火勢
白墻青瓦,看著樸素,里面別有洞天
11月29日,CCTV-1 18:20
繼續打卡《文脈春秋》
去安徽歙縣,沉浸式感受徽文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