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2023年10月26日上午8時44分,隨著G55331次列車從黃山北站出發,沿著南昌至景德鎮至黃山高鐵(以下簡稱昌景黃高鐵)駛向浮梁東站方向進行列車運行圖參數測試,標志著昌景黃高鐵聯調聯試工作結束,轉入試運行階段,全線開通運營進入倒計時。
試運行主要是按試驗大綱要求,進行列車運行圖參數測試、故障模擬、應急救援演練、按圖行車試驗等項目測試,模擬線路正式運營狀態,對高鐵運輸組織、列車接發、開行密度、設備狀態等方面進行的一次全面“實戰”檢測,為正式開通運營提供科學依據。
當天上午,大皖新聞記者一行從高鐵黃山北站乘車,九分鐘過黟縣東站、再八分鐘到祁門南站,到江西浮梁東站時才9時09分。沿途,昌景黃高速鐵路宛若蛟龍,逢山過隧道,遇水穿大橋。在動車行駛的節奏感中,皖南黟縣與祁門的山水秘境與徽派風韻,以及“前月浮梁買茶去”的贛北詩書風景,宛若書畫長卷,徐徐展開,百看不厭。
昌景黃高鐵是杭州至南昌高鐵的重要組成部分,線路起自南昌市,途經上饒市、景德鎮市,經安徽省祁門縣、黟縣,終至黃山市。線路全長300公里(含橫崗聯絡線),設計時速350公里,全線共設南昌南、南昌東、進賢北、余干、鄱陽、樂平北、景德鎮北、浮梁東、祁門南、黟縣東、黃山北11座車站,其中南昌南、景德鎮北、黃山北站為既有車站改擴建,其余為新建車站。昌景黃高鐵在江西南昌連接京港高鐵,通過橫崗聯絡線連通滬昆高鐵、昌福鐵路等,在安徽黃山連接合福高鐵和杭黃高鐵。
全線建成通車后,將結束江西省浮梁、樂平、余干和安徽省祁門、黟縣等地不通高鐵的歷史,同時串聯起英雄城南昌、世界瓷都景德鎮、鄱陽湖國家自然保護區、世界文化遺產西遞宏村、黃山風景區等多個國家級旅游風景區,形成跨越皖贛兩省“名城、名湖、名山”等豐富文旅資源的世界級黃金旅游線。昌景黃高鐵開通運營后,將進一步拉近沿線南昌、景德鎮地區與黃山等地的時空距離,對于完善路網結構布局,促進沿線旅游經濟和區域協調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安徽的祁門和黟縣,都地處深山,都是千年古縣,都具有堪稱一流的文旅資源,黟縣有世界遺產地西遞、宏村等徽州人文景點,是中國最美的鄉村旅游目的地之一,祁門有祁門紅茶、安茶,是御醫之鄉,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戲臺群及國家4A級風景區牯牛降,生態絕佳,被譽為華東生態秘境。
自從高速公路開通后,交通大環境逐漸改善,隨著客流的不斷涌入,這兩個地方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向往。2018年12月26日,安徽省政府在黟縣東站高鐵工地舉行昌景黃高鐵安徽段等項目關鍵工程開工動員會,標志著新建南昌經景德鎮至黃山鐵路安徽段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從此,祁門和黟縣人民都對這條高鐵翹首以盼。
昌景黃高鐵于2023年8月開始聯調聯試,檢測列車、綜合檢測列車、重聯動車組先后上線,以不同速度等級進行往返檢測試驗以及全線拉通試驗。聯調聯試期間,昌景黃高鐵共開行各類試驗列車4284列,檢測總里程達112455公里,綜合檢測列車試驗最高時速達385公里,安全、優質、高效完成了各項聯調聯試檢測任務,順利轉入了運行試驗階段,預計年內具備開通運營條件。
昌景黃高鐵起自江西南昌,終至安徽黃山市,全長289.908公里,設計時速為350公里。試運行后,昌景黃高鐵開通運營的時間也就越來越近了。在昌景黃高鐵正式開通后,祁門和黟縣將實現與滬昆、合福、杭黃等線路連通,全面融入華東和全國高鐵循環網絡“主血管”,與長三角的通達時間將大幅縮短,區位優勢更加明顯。
黟縣東站距黟縣縣城11公里,距宏村和西遞、齊云山等景區也很近,距黃山風景區也不遠,將是黃山風景區、西遞、宏村、齊云山等黃山市核心景區的重要集散中心之一。
黟縣東站是新設站,站房面積12000平方米,位于黟縣西遞鎮源川村,同時,作為昌景黃高鐵和池黃高鐵在黃山地區的接軌站及黟縣、休寧縣西部和祁門縣東部的地理中心,將承擔這些景區和地域的集散功能。
高鐵祁門南站距老城區約3公里,主體運用擬茶杯剪影的對稱弧形屋頂,局部門式輪廓的茶色翻邊,呈現祁門地標景觀“平政仁濟雙橋臥波”的門戶形象,
祁門南站站前廣場及配套工程定位于客流車流集散、商業、休閑娛樂、城市形象于一體的現代化交通綜合體,占地80畝,總投資6億元。廣場兩側設置出租車及社會停車場,公交及長途汽車場,旅客可通過風雨連廊通行,無縫換成。同時,規劃建設高鐵大道等路網。
站前廣場設計取御醫號脈之“脈”和茶葉文化之“茶”元素,建設內容有道路、落客平臺、旅游集散中心、徽文化體驗區、公交旅游客運站場、人行集散廣場、社會車輛及出租車站場等。
黃山市已有合福高鐵,杭黃高鐵,昌景黃與明年通車的池黃兩條高鐵,進一步提升完善了黃山市對外高速鐵路的大交通功能,黃山市更好地融入全國高鐵城市圈,這對黃山全域旅游及經濟社會發展都是利好。
大皖新聞記者 吳永泉 攝影報道(部分配圖為祁門和黟縣宣傳部、融媒體中心等提供)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