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中秋國慶假期,由安徽省美術館聯盟、壽縣文化和旅游局主辦的中國當代版畫六十家原作展在壽縣文化藝術中心開展,此次展出將持續到10月16日。
美術愛好者在觀看展出的版畫。
9月30日下午,大皖新聞記者在壽縣文化藝術中心看到,一些市民在欣賞時,有的用手機拍下喜愛的版畫,準備回家后慢慢欣賞。
記者注意到,在參觀者中有兩名女孩,她們邊看邊分析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的技法。“我很喜愛版畫藝術,對版畫創作有所了解,這次展出的版畫藝術家精品力作多彩風姿,向觀眾呈現出版畫藝術的發展歷程和多元化表現。”女孩小李介紹,版畫藝術作為一種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一直以來在中國藝術界具有獨特地位,它以線條、色彩、質感等元素來傳達藝術家對生活、文化和時代的深刻思考,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這次參觀名家的力作,從中學習了很多內容。
當地群眾在觀看展出的版畫。
據了解,20世紀30年代發起的新興木刻版畫運動開啟我國現代版畫藝術的序幕,通過與現實生活和勞動人民相結合,新興版畫獲得了繁榮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版畫藝術在傳承發展傳統木刻、大膽借鑒西方藝術的基礎上,創作主題更加突出對生命的體悟和技藝的探索,版畫創作走向多形式、重內涵、高質量的發展道路,受到了國內外藝術界的廣泛關注。
20世紀90年代,歐洲木版基金會邀請當時我國老中青三代版畫藝術家開展創作推廣活動,面向西方觀眾展示中國當代木刻版畫的多樣性和藝術面貌。2003年,“中國木版畫六十家原作集”正式面世,集成了新興版畫運動代表人物彥涵、李少言,以及晁楣、趙延年、吳俊發、廣軍、徐冰等六十位知名版畫藝術家的精品力作。作為一項重要的藝術交流活動,這也成為中國當代木刻版畫走向世界舞臺的重要契機。
市民在觀看展出的版畫。
“此次展覽將安徽省美術館收藏的‘中國木版畫六十家原作集’作品集中展出,以期回顧我國當代版畫藝術的歷史發展圖景,展現關注現實、緊隨時代、深入生活、表現人民的藝術精神。”展館工作人員介紹,展出的木刻版畫作品主題鮮明、內涵豐富、形式新穎、表現力強,技藝豐富多樣,包括水印、粉印、油印、黑白、套色、絕版、饾版、拼貼版等,在木刻語言上最大限度地呈現了材料媒介的獨立品質,還原了這一時期藝術家的自我情感與精神世界的語言版圖,展現了木刻版畫的審美風向和創作導向。
大皖新聞記者 張安浩 攝影報道
編輯 許正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