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女子小玲(化名)在網上邂逅向某,本以為會有一場浪漫的愛情故事,卻沒想到掉進陷阱,被向某以各種理由騙去37萬余元。9月19日,大皖新聞記者從淮南市潘集區人民法院了解到,向某因犯詐騙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6年3個月。
網上結識外地男子成戀人
小玲的愛人在外地工作,她獨自一人在家帶年幼的孩子,閑著沒事時,偶爾會用手機玩網絡游戲。去年,小玲在玩游戲過程中結識向某,兩人在游戲中扮成一對情侶,由于玩的比較默契,相互加了對方為好友。
下了游戲后,向某和小玲仍然保持著聯系。向某在聊天中得知小玲獨自在家孩子,就經常噓寒問暖,生活空虛的小玲得到向某每天在網上關心,逐漸對他產生了一種依賴。
此時,向某格外開心,知道小玲已上鉤,便開始在網絡中包裝自己,說自己開有一家建材公司,由于忙生意,導致至今還單身,他不介意小玲已有孩子,希望小玲能做他的戀人。
在向某的花言巧語下,小玲感到屬于自己的春天來到了,便答應做向某的戀人,并期望他們的愛情故事能夠浪漫些。
愛情沖昏頭腦被騙37萬余元
兩人的網絡愛情剛開始不久,向某便告訴小玲,自己被公司秘書陷害,因為公司賬上有違規資金,700多萬元被凍結了,這讓他很郁悶。向某為了讓小玲相信,還給她發來公司賬被凍結的截圖,可小玲已被愛情迷昏了頭腦,完全相信了向某的話。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向某以解凍資金、律師費、新項目投資等為幌子,向小玲先后20多次借錢。小玲手里沒有多少錢,為能幫助向某,她向親友借錢,總共被騙走37萬余元。
今年4月份,由于小玲多次向親友借錢,這引起了親友們的關注,在親友們的再三追問下,小玲說出了借錢是為了幫助向某,她相信向某公司的賬解凍后,這些錢肯定會還她的。
親友們的頭腦非常清醒,大家都知道小玲在網上遇到了騙子,陪著她來到淮南市公安局田集派出所報案。
男子交代為還賭債才詐騙
警方立案后展開偵查,辦案民警發現向某從福建來到淮南要與小玲見面,其目的是為了讓小玲相信他沒有騙她,從而好繼續他下一步的詐騙,結果被民警抓獲。
歸案后的向某交代,其只是一名農民,家里有妻子和孩子,因為沉迷賭博欠下賭債,這才想到在網絡上對年輕女性進行詐騙。
經法院審理查明,向某通過網絡游戲認識小玲,并用化名與小玲以“老公”“老婆”互稱,通過發展情侶關系增進感情為幌子,博取小玲信任。后向某編造其做生意需要資金周轉、資金被凍結等理由騙取小玲財物,小玲對“男友”以誠相待,沒有過多懷疑向某。從2022年8月4日至案發時,小玲共被向某騙取37.69萬元,向某將所騙得的財物用于歸還個人債務、賭博等,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依法判處有期徒刑6年3個月,并處罰金5萬元,違法所得予以追繳,返還被害人。
記者手記:警惕網絡中的陷阱
網絡盛行的今天,線上交友已不是新鮮事。然而,在網絡虛擬世界交友的過程中,甜言蜜語的背后可能暗藏著違法犯罪分子精心編織的陷阱。
虛假的身份、虛假的照片,在精心偽裝下,你永遠不知道網線那頭和你聊天的人是誰,懷揣著怎樣的心思。
我們要警惕網絡中的陷阱。
大皖新聞記者 張安浩 通訊員 汪其敏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