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這里創新求變,項目建設全面提速,經濟運行穩中向好;這里建管并重,路網體系日漸完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這里用心用情,聚焦問題緊抓整改,生態環境明顯提升……身處這片熱土,淝河的每一面都讓人充滿著熱愛與期待。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也是淝河片區加快蝶變重生、轉型跨越的重要一年。淝河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決心,跑出“加速度”,努力開創經濟向新、民生向暖、生態向綠的新局面。
項目“壓艙” 決勝經濟第一戰場
2019年底,新東方安徽總部大廈項目在淝河開工,歷經三年多建設,大廈項目主體全部完工。建成后,不僅為新東方員工提供更加美觀、舒適、智能、環保的工作環境,也將成為區域性標志性建筑。
新東方安徽總部大廈
這是淝河鎮重點項目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淝河鎮緊緊圍繞中心工作,牢牢把握項目發展第一要務,初步形成了“開工一批、立項一批、儲備一批”的重大項目梯次推進良好態勢。截至目前,全鎮在建億元重點項目35個,計劃總投資約700億元,萬科朗拾森嶼和信達觀棠等5個項目順利入庫,在庫項目達到43個。全年計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約120億元,占包河區的比重由片區改造前的約5%上升到近20%。
如今,淝河經濟從過去的工業、制造業主導聚集到智慧科技、總部經濟、健康醫療、時尚文旅等新興產業上來:作為全國首個人工智能視覺產業基地——人工智能視覺產業港“中國視界”成功吸引商湯科技、文香科技、八度云等龍頭企業入駐,累計注冊企業45家、正式落戶項目14個;上海路與龍川路交口西北角,合肥市第三人民醫院新區初露“真容”,力爭早日投入使用……一批優質項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為淝河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今年1~8月,淝河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2億元、規上工業產值2.8億元、規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1.7億元,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0.49億元、入庫稅金2.25億元。為持續激發發展活力,淝河片區優化調整“淝河+建發公司”服務模式,全程提供“管家式”“保姆式”精準服務。“金牌店小二”服務提質增效,“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辦事清單有序推行,全年凈增市場主體2819家、總量超1.69萬家。
早在今年的“新春第一會”后,淝河鎮就啟動了“2221行動”,全面部署征遷安置、環境整治、信訪維穩、安全生產、經濟發展、社會事業、黨的建設七大領域的工作。今年,淝河片區將全面發力穩定經濟運行、全力以赴壯大企業集群、全心全意創優營商環境,不斷激發內生動力、釋放發展潛力,將一個品質化、現代化的新淝河呈現在市民面前。
強健“筋骨” 多維路網咫尺繁華
道路,如同“筋骨”,撐起城市發展骨架,更是展示形象的第一窗口。錨定“活力品質新中心、時尚氣質新淝河”的目標,淝河鎮持續加快城市路網體系建設,為群眾出行按下“加速鍵”。
淝河片區航拍
今年5月,淝河片區潭渡路(北京路-上海路)通車放行,極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歷口路(青通河路-秋浦河路)正在抓緊進行綠化施工,計劃于今年“十一”國慶節期間建成通車。該道路途經軌道交通4號線堯渡河路站、地鐵P+R停車場、五金機電城等重要節點,通車后將有助于進一步完善淝河片區道路交通網絡。
近年來,淝河鎮“四橫五縱”路網格局不斷完善。作為合肥市南部重要的東西向發展軸,祁門路東延段全線放行;郎溪路南延(包河大道-裕溪路)工程高架全面放行,新東二環南段基本成型;全長近7.64公里的巢湖南路(東二環-繁華大道)工程全面通行,其南延將牽手錦繡大道;南淝河路與合肥繞城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業已川流不息……
地上交通縱橫交錯,地下交通宛若游龍。
合肥市最長軌道交通線路——軌道交通4號線從淝河片區穿越而過,沿線設置有五里廟站、堯渡河路站、工經學院站、葛大店南站4個站點,與1、2、3、5號線可無縫換乘;軌道交通6號線甘棠路站則位于南淝河路與上海路交叉口,伴隨著飛馳的列車,城市半徑得以不斷延伸。
道路建設有序推進,大建設也不斷刷新著“包河速度”:自淝河鎮高標準推進片區綜合改造以來,通過有序推進“拆”“建”銜接,片區征遷任務已完成95%以上。作為兩大攻堅戰之一,今年,淝河鎮正有序推進復建點的回遷和建設工作,確保早日實現集體土地上房屋征遷清零。與此同時,不斷完善學校、醫院、地鐵等公共基礎配套設施,高質量建設回遷小區,全覆蓋、高標準推進環境整治行動,讓城市“里子”更實、“面子”更靚。
綠意“生長” 城市呼吸更加順暢
作為唯一瀕臨巢湖的主城區,包河區地處南淝河、十五里河、塘西河等河流下游,區域內十條河流匯集。坐擁南淝河6.7 公里黃金水岸線的淝河鎮,水和綠也是其最豐富的資源稟賦。
南淝河碼頭主題公園
然而,曾幾何時,這里是合肥市最大的“城中村”,也是“臟亂差”的代名詞。近年來,淝河片區堅持城鎮建設和生態保護并重,綜合施策治污增綠,做足“水”“綠”文章,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淝河生態公園變身為有著“會呼吸的綠飄帶”之稱的和諧宜居地;全長1760米的淝河智慧中央公園,融入科技元素,成為市民家門口的“有氧森林”;上海路至郎溪路之間,一座占地37萬平方米的南淝河碼頭主題公園已建成開放,成為市民爭相打卡的熱門地……一個舒適、便捷、智能、活力的濱水城市空間呼之欲出。
冬青樹排列有序,紅葉石楠連成綠帶,這是郎溪路與上海路交口西南角區域的新風景。城區內,淝河鎮對轄區“四橫五縱”路網沿線進行改善,推進區域環境進一步細化、美化。與此同時,針對在建工地多、管控責任落實少,拆遷區域多、拆后管理少,焚燒隱患點位多、巡查力量少,過路車輛多、尾氣管控措施少等實際情況,下大力氣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今年,安徽省環保督察共涉及淝河鎮環境問題7個批次11件案件,目前僅剩1件涉及豐匯鋼材市場尚未辦結,其他10件均已辦結,待后續辦理銷號及驗收工作;重拳整治城鄉環境“臟亂差”問題,截至8月底,拆除違章搭建538處;加強日常巡查和問題督促整改,今年累計開展建筑工地揚塵防治工作檢查和督促整改300多次,1-7月份區大氣辦共巡查交辦問題134件,已全部整改完成……
這一樁樁一件件,是淝河鎮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生動詮釋。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淝河鎮用一次次實踐和探索,讓老百姓期望的“天藍、地綠、水清”從美好愿景成為了現實。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劉哲/文 江振煥 葉玉庭/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