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漫山的棗林里,來自各地的游客或提著籃子,或拎著布袋,從棗樹上摘下一顆顆誘人的鮮棗,與村民們同享豐收的喜悅!“老李,快過來嘗嘗,這西山的棗子又甜又脆,可比我們那的棗好吃多了!”9月9日,池州市貴池區棠溪鎮西山村的棗林里,山東游客胡女士手捧剛摘下的幾顆飽滿圓潤的“晶瓜棗”,欣喜地呼喊同伴一起來品嘗。
青山毓黛迎賓客,棗鄉含情果飄香。當天上午,“名棠”文化節暨第六屆西山焦棗采摘節在貴池區棠溪鎮西山村舉辦。數百名省內外游客來到美麗的西山村摘棗賞秋色,欣賞精彩的文藝演出,與村民一起共品豐收的喜悅。
本次“名棠”文化節暨第六屆西山焦棗采摘節安排有啟動儀式、“名棠”農產品展銷、“慶豐收繪‘棗’福”百人涂鴉活動,西山焦棗開園采摘體驗、西山焦棗公益直播大賽等多項豐富多彩的精彩環節。參會領導和嘉賓們還現場在涂繪墻上畫下第一筆棗福,為“豐收”添彩。活動期間還同步舉辦了西山焦棗公益直播大賽,吸引了不少直播帶貨達人參加。
據介紹,西山焦棗的棗樹結的棗是全國比較特有的“晶瓜棗”,制成的焦棗是“色如紫晶、形如瑪瑙、柔軟香嫩、甘甜溢香”,五代十國時期就是“皇家貢品”,2022年焦棗的傳統手工技藝也是被評為“池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西山焦棗不僅僅是池州的一張特產名片,更是當地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
貴池區棠溪鎮黨委書記何智勇介紹,本次活動旨在助力產業振興,著力打造棠溪區域品牌“名棠”,突出“西山焦棗”這一農產品和非遺技藝,堅持智慧化管理、合作化經營和品牌化推進,整體提升集體經濟水平和質量,做大做強特色農業經濟。
近年來,貴池區堅持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推進“兩強一增”行動,不斷培育現代農業新動能,積極探索農文旅融合新業態,全區農業產業化呈現出龍頭企業發展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快速增長、生產基地初具規模、品牌效應持續增強、市場新業態不斷拓展的新格局,初步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這一總體目標。
詹層慧 大皖新聞記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