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三年來,一直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探索形成162項制度創新成果,并累計有6項在全國復制推廣,踐行了“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的使命擔當。那么,這六項成果有何創新之處,為什么能成為全國學習的“榜樣”呢?
安徽自貿試驗區一直立足“科創+產業”戰略定位,探索成長型科技企業融資模式。為此,合肥片區推行“科創企業信用票據融資新模式”,建立科創類企業支持名錄,通過信用貸、積分貸等評價機制,引導銀行給予企業融資支持,累計支持85家科創企業融資2.6億元。這項成果入選國務院第七批自由貿易試驗區復制推廣改革試點經驗。
合肥片區還立足金融開放創新需求,探索“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據介紹,合肥片區完善知識產權評估、交易、質物處置機制,打造以企業知識產權和綜合創新能力評價為核心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產品,累計辦理知識產權專利商標質押873筆,融資金額347.4億元,幫助中小微科技企業解決了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這項成果同樣入選國務院第七批自由貿易試驗區復制推廣改革試點經驗。
為了探索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蕪湖片區創新“動產質押融資業務模式”,通過應收賬款、供應鏈票據等權利和動產質押融資業務的創新,發展供應鏈票據和動產抵質押融資業務,為產業鏈穩鏈、固鏈、強鏈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撐。據了解,通過應收賬款、供應鏈票據、國有擔保公司擔保等權利和動產質押融資業務的創新結合,貼現利率較同期貸款利率低100-150個基點,緩解了中小微企業面臨的“信用弱、周轉資金缺、融資貴”三大障礙。這項成果也入選國務院第七批自由貿易試驗區復制推廣改革試點經驗。
三年來,安徽自貿試驗區致力于探索打造便捷高效政務服務模式。其中,蕪湖片區打造“長江流域首個一站式政務服務平臺”,集成整合108項航運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窗辦理、只跑一次”,實際辦結時間相對于承諾時限壓縮78.5%。該成果入選國務院2021年一批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最佳實踐案例”,供全國各地借鑒推廣。
此外,蕪湖片區依托蕪湖港朱家橋外貿綜合物流園區,建設智慧集裝箱堆場、智能無人道口、生產智慧調度等智慧服務功能,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一套內河“智慧港口建設經驗”,帶動全省乃至全國內河港口智慧化水平的提升。蕪湖港智慧港口建設作為“數字科技企業雙化協同典型案例”,獲得中央網信辦等部委復制推廣。
安徽自貿試驗區還加大外籍高端人才招引,探索構建“一站式”人才服務體系。合肥片區高標準建設合肥國際人才城,整合多部門人才信息資源、提供60余項人才配套服務,構建“‘一網通’國際人才一站式服務體系”,已累計服務海內外人才2萬余人次,被國務院服務貿易發展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作為“最佳實踐案例”在全國復制推廣。
大皖新聞記者 項磊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