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牢記囑托 皖美答卷 | 秸稈能變肉,亳州市的這條產業鏈為啥這么“牛”?

大皖新聞訊   “從前秸稈是爛草,年年禁燒年年燒!如今秸稈能變肉,牛產業鏈效益好!”在利辛縣一個現代化養牛場里,養牛大戶侯飛龍樂呵呵地說出這句順口溜。侯飛龍所說的“秸稈變肉”并非魔術,而是亳州市正在布局肉牛養殖全產業鏈。秸稈為啥能夠變成肉?亳州市利辛縣正在布局的肉牛養殖全產業鏈,比傳統養牛有啥優勢?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進行了調查。

打造農牧循環鏈    牛與田互供“營養餐”

利辛縣是典型的農業大縣,糧食總產量常年排名安徽縣區前列,每年也因此產生了超200萬噸的秸稈。

在堆積如山的青儲飼料前,養牛大戶侯飛龍說:“從前,秸稈不是焚燒就是直接喂牛,又干又硬還很臟,牛吃了容易生病!現在,這些秸稈經過‘黃儲’或‘青儲’加工后,就變成了牛愛吃的‘營養餐’,牛吃了長膘快,不易生病,肉質也很嫩。”

他拿起一把青儲飼料遞給記者,讓記者聞聞這散發著酒香的牛飼料。隨后,他將記者帶到飼料配料車間,手拿飼料配料表,介紹著如何給牛配備“營養餐”。

侯飛龍說:“養牛場里的牛糞,專門有公司來處理,高溫發酵后制成有機肥,就變成了農田青睞的‘營養餐’。我這個養牛場,每年賣牛糞也能賣好幾萬呢。牛和田相互提供‘營養餐’,您說這個辦法牛不牛?”

變廢為寶,曾經只能燒掉的秸稈如今變成肉牛“營養餐”。

據利辛縣相關負責人介紹,亳州市堅持產業聯動,全面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和中央綠色種養循環試點項目,建成11個糞污處理中心。推進“場床一體化”肉牛養殖模式,促進糞污資源就地轉化、就近利用,打通農牧循環通道,變廢為寶。目前,亳州市規模養牛場治污設施配套率100%,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穩定在95%以上,實現綠色種養循環。

延長養殖產業鏈   “牛政策”護航“牛產業”

“我這個養牛場投資了2700多萬,現有1600多頭牛,每年能掙700多萬。”在現代化的牛棚里,侯飛龍介紹著自己的養牛經。

這個當代的“牛倌兒”出生于1983年,之前隨父親在浙江省跑貨車、做物流,賺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2016年初,侯飛龍回到家鄉利辛縣,與朋友合伙養牛,第一年建4個栓養牛棚養400頭左右, 2021擴建2個標準化散養牛棚,滿欄可以養1800頭,目前存欄1600來頭,老廠房2次改建好,還可以裝200來頭。“我在孫廟新征420畝地,計劃十月份開工,到明年年底還可以上一萬頭左右。”侯飛龍信心滿滿地說。

利辛縣目前有養牛大戶118家,都建有高標準的養牛場。

侯飛龍說,他之所以有底氣、有信心在家鄉投資養牛,不僅是因為利辛縣有養牛傳統和比較健全的養殖產業鏈,更是因為利辛縣委、縣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支持養牛的“牛政策”,給養牛戶提供技術扶持、金融支持,還為養牛戶做好后盾、當好保安,讓養牛戶能夠安安心心地養好牛。

利辛縣政府相關負責人說:利辛縣雖有養牛優勢,但也存在政策支撐體系偏弱、土地資源緊缺、金融服務不足、環境承載力不夠、深加工能力和肉牛繁育水平不高等問題。

利辛縣委、縣政府正視問題補短板,從科學規劃入手,精準出臺“牛十條”,破解政策支撐土地、金融、環境等問題,并提出“種好糧、養好牛、做好菜”的農業產業發展戰略,力爭用3至5年的時間,實現糧食年產量30億斤、肉牛年出欄30萬頭的目標。

目前,亳州市已經出臺了《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計劃用5年時間打造“牛產業”。同時,積極指導縣區做好配套產業政策制定,利辛縣出臺肉牛全產業鏈發展規劃、蒙城縣制定黃牛產業提升措施、譙城區制定種公牛提升方案,激發企業和群眾養牛創業內生動力,推動“秸稈變肉”工程做大做強。

完善產品供應鏈     “牛專班”牽好“牛鼻子”

雖然每年能賺700萬,但侯飛龍仍感覺有不少遺憾。他分析說:“利辛縣出欄的肉牛,除了少量的在本地屠宰以外,95%以上的肉牛都是采取活牛外銷的模式,養牛戶把活牛裝車外運到山東、廣東、北京等省外市場銷售,不僅途中會遇到活牛猝死等風險,而且只能賺到整個肉牛產業鏈的不足30%利潤。如屠宰、冷鏈物流、牛肉預制菜加工、牛皮鞣制深加工等產業大約還有70%的利潤。”

侯飛龍感嘆說:“在利辛縣,像我這樣的養牛大戶有100多戶,咱們有這么多的肉牛資源,如果能把整個牛產業鏈的所有利潤都留在利辛、留在亳州,該有多好呀。”

在安徽徽揚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車間里,工人正在生產銷往省內外的袋裝牛肉。

“民有所想、我有所謀,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為”,利辛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說:利辛縣委、縣政府傾聽民聲、體察民情,對利辛縣養牛業的瓶頸及未來發展早有調研、早有布局。利辛縣制定了“牛規劃”,出臺了“牛政策”,成立了“牛專班”,今年以來,利辛縣加快打造肉牛全產業鏈發展新格局,在“一頭牛”的新賽道上加速前進。

現如今,亳州市和利辛縣均成立以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建立工作專班,在全省率先成立“牛辦”。多次組織縣區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赴吉林、新疆等地參觀考察肉牛良種繁育、規模養殖、屠宰場建設以及牛肉產品加工等項目,切實提升專班本領。利辛縣更是從全縣機關事業單位中篩選出10名畜牧專業人才,專心服務“牛產業”。

提升全牛價值鏈    “牛基金”搭建“牛平臺”

“利辛縣委、縣政府對我們養牛戶支持的福利真是太好了!”侯飛龍說起利辛縣對養牛業的扶持,頻頻用“福利”一詞來表達他對“牛政策”的感激。

養牛的資金投入大,回報周期長,“缺錢”一度是困擾當地肉牛產業發展壯大的“攔路虎”。為了打掉“攔路虎”,亳州市設立肉牛產業發展專項基金10億元、市級財政預算5000萬元,支持肉牛產業項目建設,市縣每年還投入財政資金3500萬元保障免疫“3+7”行動,推進肉牛綠色健康發展。同時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建立財政、銀行、保險“三位一體”協同支農機制,提高肉牛“活體貸”額度并予以財政貼息。

侯飛龍說:“養一頭牛可以申請‘活體貸’9000元。縣里根據我的養殖規模,銀行審批給我這個養牛場貸款額度是1900萬,我目前只用了1400萬元。而且這些貸款利息,我只需要付一半,另一半是由縣財政補貼的。您說說這對養牛戶該是多么大的福利呀。”說話間,侯飛龍的激動之情溢于言表。

據介紹,為了支持“侯飛龍”們做大做強“牛產業”,亳州市加強土地資源供給,全面摸排設施農用地現狀,由環保、畜牧等部門率先排查評價,預留設施農用地2.9萬畝,確保肉牛產業發展用地需求。根據可用設施農用地位置,繪制土地供應地圖,標注方位,方便企業根據自身發展需要進行選擇。

“我擴建牛場需要土地,縣里、鎮里都積極主動幫我協調好。之前建牛場需要交復墾押金,目前利辛縣已經對新建養牛場免征復墾押金,讓我們把錢都用在養牛上。我們新建牛場,政府給予每平方米50元的補助,而且還幫我們的新建牛場通水、通電、通路,‘三通’好政策不僅通了牛場的致富路,也通到俺們養牛戶的心坎上了。”侯飛龍真誠地說。

大皖新聞記者 張洪金  通訊員 汝雪楓  韓璞

編輯 張思平


—— 本文由大皖新聞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相關閱讀

懷寧縣雷埠鄉:土塘牛舍牛出鄉村振興路

鄉村要振興,產業發展是基礎。該鄉將繼續以夯實產業發展基礎為抓手,引導群眾牛出一條鄉村振興路。

任橋鎮:搭平臺 塑品牌 延鏈條 推進肉牛產業發展

充分挖掘任橋鎮在外創業人士資源,動員橋東村在外成功人士馬賽在家鄉注冊成立固鎮縣老任橋眾心黃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全面整合肉牛養殖資源,同時任橋鎮政府成立固鎮縣任橋鎮鄉村振興產業協會,吸引近300名肉牛產業從...

界首磚集鎮:肉牛養殖基地迎來了首批“住戶”

近日,一輛輛滿載肉牛的卡車從散養戶家中運輸到界首市磚集鎮肉牛養殖基地,忙前忙后的基地負責人任文杰介紹:“我們今年新建的肉牛養殖基地把周邊養殖散戶集中起來,統一服務、統一管理、統一銷售,這兩天已經十多個...

投放10萬朵玫瑰,馬仁奇峰景區打造夢幻空中花園

4月15日,在安徽蕪湖馬仁奇峰景區,數十對新婚夫妻相約前來拍攝集體婚紗照。他們置身空中玫瑰花園之中,以10萬朵玫瑰花為背景,記錄下人生重要時刻。

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 全國人大代表劉琴:鄉村追夢人用勤勞雙手發展特色養殖

目前,劉琴所在的淮南市潘集區古溝回族鄉太平村已有85戶村民養牛,其中養50頭以上有10戶,40頭以上19戶,成了遠近聞名的養牛專業村。因在帶動群眾致富方面的突出貢獻,劉琴也被評為2013年全國農村科技致富女能手,20...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柘城县| 莎车县| 屯留县| 阿鲁科尔沁旗| 辽阳市| 泸水县| 涿鹿县| 淮安市| 新密市| 邳州市| 西青区| 盐池县| 清涧县| 抚州市| 青冈县| 宣武区| 都安| 武夷山市| 华坪县| 德惠市| 峨边| 沙洋县| 天气| 额济纳旗| 正阳县| 望都县| 思南县| 游戏| 新源县| 汉阴县| 湟源县| 和平县| 桂阳县| 云和县| 顺义区| 阳信县| 邮箱| 黄冈市| 渝中区| 建德市| 江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