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6月1日上午,安徽啟動2023年揚子鱷野外放歸活動。本次放歸活動將在保護區的7個片區共放歸揚子鱷200條,放歸工作將在6月上旬完成。據介紹,本次放歸結束后,安徽累計放歸的人工繁育揚子鱷將達到1608條,逐步復壯野外揚子鱷種群。據最新調查統計,截至2023年5月,揚子鱷野外種群數量達1200條左右。
人工繁育揚子鱷回歸大自然
200條揚子鱷將回歸大自然
6月1日上午,2023年揚子鱷野外放歸活動啟動儀式在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涇縣雙坑片區主會場舉行。宣城市宣州區、郎溪縣、廣德市和南陵縣等4個分會場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同時開展。
一大早,工作人員就將要放歸的揚子鱷運到了現場,進行裝箱、貼碼等準備工作。記者在現場看到,每個裝有放歸鱷的透明透氣箱子上都貼了一張帶有二維碼的紙,上面有揚子鱷的編號、電子芯片號、追蹤器編號、性別、體長等信息。揚子鱷在箱子里等待放歸時有的興奮低吼,有的安靜匍匐。啟動儀式后,20條安裝了衛星追蹤器的揚子鱷爬進保護區的水塘里,回歸大自然。
工作人員通過儀器掃描,識別袋中揚子鱷的身份
據介紹,本次共放歸揚子鱷200條,放歸地點分別在保護區的宣城市宣州區紅星片區、楊林片區,郎溪縣高井廟片區,廣德市朱村片區,涇縣雙坑片區、中橋片區,蕪湖市南陵縣長樂片區等7個片區,放歸工作將在6月上旬完成。
這200條揚子鱷都經過精挑細選!先從適齡鱷中篩選出400條“候選鱷”,再通過DNA遺傳背景分析,遴選出200條體格健壯、親緣關系較遠、雌雄比例合理的“放歸鱷”。所有放歸鱷均植有身份信息識別芯片,其中46條鱷魚安裝了衛星定位裝置,后續將采取人工和智能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跟蹤監測和保護研究。“自然保護區在歷次的野外放歸活動中,不僅對放歸鱷進行了嚴格的遺傳背景檢測篩選,還專門建立野外放歸種群數據庫,確保了放歸種群的基因交流?!卑不諑煼洞髮W教授、博士生導師吳孝兵說。
揚子鱷被放進箱子中等待放歸
累計放歸的人工繁育揚子鱷將達1608條
今年是安徽第19次開展揚子鱷野外放歸活動。據介紹,2003年至2018年,安徽先后開展了14次試驗性放歸,累計放歸人工繁育揚子鱷108條。2019年,在系統總結前期試驗性放歸經驗的基礎上,啟動5年放歸1500條的規?;艢w計劃,2019年-2022年已連續放歸1300條人工繁育揚子鱷。此次活動結束后,安徽累計放歸的人工繁育揚子鱷將達到1608條。
“本次放歸結束也意味著第一次揚子鱷規?;巴夥艢w5年計劃圓滿完成?!卑不論P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三級調研員孫四清告訴記者,接下來揚子鱷保護區將聚焦對現有野外種群保護和棲息地生態修復工作,不斷夯實野外種群復壯的基礎,還會根據揚子鱷的分布情況,構建生態廊道,增加不同種群之間的交流機會,提高物種發展的多樣性和穩定性。
保護區揚子鱷野外種群數量達1200條左右
揚子鱷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為擴大揚子鱷野外種群,徹底擺脫極度瀕危狀態,2001年11月國家林業局批準啟動“揚子鱷保護與放歸自然工程”,通過將人工繁育的揚子鱷放歸到野外的方式,逐步復壯野外揚子鱷種群。
揚子鱷野外放歸成效顯著。據監測,揚子鱷保護區境內揚子鱷野外種群數量逐年增長,分布范圍逐漸擴大,結構日趨合理,絕大多數放歸鱷已適應野外環境,并實現自然繁育。
孫四清介紹,2021年,野外調查實見揚子鱷395條(不含當年放歸鱷),發現野外鱷魚產卵14窩320枚,孵出幼鱷137條;2022年,野外調查實見揚子鱷698條(不含當年放歸鱷),發現野外鱷魚產卵26窩602枚,孵出幼鱷372條。據最新調查統計,截至2023年5月,保護區揚子鱷野外種群數量達1200條左右。
大皖新聞記者 曹慶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