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今年的5月22日是第30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是“從協議到協力:復元生物多樣性”。5月23日,宣城市生態環境局發布了該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相關情況。
宣城市生物多樣性主題攝影作品。
據介紹,宣城市是華東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林地面積73.36萬公頃。近年來,宣城市加強38個自然保護地管理和建設,科學分區保護野生動植物生境,對野生動植物重要分布區、原生境全面加強保護,特別注重候鳥大規模集群的越冬地、繁殖地、遷飛通道的保護,為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優良的生態環境。
宣城市生物多樣性主題攝影展作品。
宣城市目前現有野生動物433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揚子鱷、黑麂、穿山甲、梅花鹿等7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獼猴、短尾猴、金貓等43種;維管束植物205科、943屬、2343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銀縷梅、南方紅豆杉等7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華東黃杉、榧樹等24種。宣城市近年來投入修復資金600余萬元,修復古樹56株,建成古樹公園7個。
在揚子鱷保護方面,宣城全市投入整改資金6.4億元,完成適宜揚子鱷生存繁衍棲息地增補工作,對揚子鱷核心棲息地進行了生態修復,創造揚子鱷野外放歸條件,自2019年以來共成功開展了4次大規模放歸活動,根據初步調查顯示,野外揚子鱷數量已由2018年的300多條增加到1000余條。
大皖新聞記者 曹慶 通訊員 劉超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