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日前,黃山市生態環境部發布信息稱,今年以來,黃山市水環境質量保持優良,地表水斷面達標率、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達100%,新安江、閶江、太平湖出境斷面水質達到II類標準。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23年1—3月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黃山市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排名第30位。
黃山市生態環境局稱,該市按照治水先治岸、治污先治源的思路,謀劃新安江流域生態保護三年提升行動計劃,推動實施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城市和工業污水治理、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域和岸線整治修復、國土綠化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美鄉村綠色發展等八大專項提升行動,鞏固提升新安江水生態環境質量,推動新安江—千島湖生態保護補償樣板區建設。
以新安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沿線區域為重點,持續推進化肥減量增效,降低單位面積農業用地氮肥和磷肥施用量,提升農作物秸稈、畜禽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鞏固歙縣新安江108米水位線段退耕還濕還林及化糞池改造成效,加強水土流失防治,謀劃建設植物過濾帶、生態溝渠等面源攔截工程,修復沿江退耕區域生態環境,持續推進農村小微水體整治。大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謀劃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雙提”(提質提標)專項行動,加強處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提高農村生活污水的收集率和處理率。加快消滅城鎮污水收集盲區,全面開展雨污水管網修復和雨污分流改造,排水通道和暗渠污泥徹底清淤。
強化流域科學監測、精準研判、系統治理,完善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和評價體系,拓展鄉鎮跨界區生態補償考核斷面,定期分析研判重點斷面水質變化趨勢,提前預警并應對異常情況。結合新安江入河排口排查溯源成果,對已摸排的793個入河排口建立溯源信息清單,加快推進分類整治工作,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動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2023年,黃山市獲得中央水污染防治資金1.4億元,重點支持4個項目實施,謀劃申報中央水污染防治資金項目8個、農村環境整治資金項目4個(已入庫1個)。新安江生態補償資金重點對農村面源污染、水環境綜合治理等 12個生態環保類新建項目安排補償資金,補償資金占擬下達資金總額的70%以上。堅持生態高顏值、發展高質量,推動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深度融合,望豐EOD項目子項目豐樂河(鄭村鎮段)沿河緩沖帶生態修復工程(一期)竣工驗收,謀劃黃山區太平湖流域、黟縣黟山南岸生態環境治理和產業轉型項目進入省級EOD項目庫。
大皖新聞記者 吳永泉 通訊員 王雪俠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