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4月25日,作為2023“中國航天日”系列主場活動之一,首屆深空探測(天都)國際會議開幕式暨主論壇在安徽合肥成功舉辦。會議以“合作共贏 飛向深空”為主題,重點介紹中國深空探測領域工程規劃,推動國際月球科研站深度合作。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長張紅文,國家航天局總工程師李國平,合肥市市長羅云峰,航天員劉洋,巴西航天局局長卡洛斯·德莫拉分別致開幕詞。
本次會議由深空探測實驗室主辦,亞太空間合作組織、中國航天基金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協辦。
開幕式上,國家航天局與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簽署關于國際月球科研站合作聯合聲明。深空探測實驗室與多位院士專家簽署工作協議設立首批院士(科學家)工作室,并分別與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中科院力學所簽約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深空探測重大專項總設計師吳艷華、深空探測實驗室主任吳偉仁院士分別作題為《中國的深空探測》、《國際月球科研站——國際大科學工程》主旨報告,深度解讀中國深空探測規劃及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方案。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王赤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于登云院士等5位國內院士專家,以及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載人航天項目執行主任謝爾蓋·康斯坦丁諾維奇·克里卡列夫,美國前航天員唐·托馬斯,法國天體物理學及行星研究所名譽教授米歇爾·布朗等國外航天專家分別作題為《中國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高精度量子操控與探測》、《鵲橋通導遙綜合星座方案全球征集大賽》、《俄羅斯載人航天計劃的現狀與前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發射系統和阿爾忒彌斯計劃》、《實現行星探測的技術:“地平線2061”展望》等報告。
本屆天都會議會期兩天,于4月25-26日舉辦,包括主論壇、工程與技術分論壇、深空科學分論壇暨國際月球科研站國際研討會。會議邀請世界各國航天機構、國際組織,國內有關部委、航天機構、科研院所、高等學府,國內外深空探測及航天領域的院士、專家、學者,圍繞國家深空探測中長期規劃、深空探測領域前沿技術、深空探測學術成果、國際深空探測焦點與熱點、深空探測領域國內外重大工程、深空探測國際合作等重大議題開展研討。來自海內外14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名代表參加會議,其中國際代表超過130人。
天都國際會議是我國發起的第一個深空探測領域的國際會議。“天都”來源于安徽黃山主峰天都峰,深空探測實驗室亦以此命名(天都實驗室)。以“天都”命名國際會議,意為中國深空探測勇攀科技高峰,走向世界。
舉辦深空探測(天都)國際會議,是中國航天面向新的國際深空探測態勢,聚焦深空探測重大科學問題與前沿技術的時代要求,是擴大開放交流、推動多元合作,推動在外空領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使命定位為“深空探測領域面向前沿和未來的高端學術平臺、國際大科學工程協同與合作的交流平臺、傳承弘揚中國探月精神和文化的展示平臺”。
本次天都會議為首屆,后續將每年定期舉行。將在世界范圍內集聚優勢科技資源,凸顯“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特色,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措推進深空探測國際交流合作,吸引國際合作伙伴,增進交流溝通理解,推動項目合作。
大皖新聞記者 陳牧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