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鄉村春風微拂,處處呈現著蓬勃生機。見到金其華的第一眼,寬厚的臂膀、黝黑的臉龐盡顯農村漢子的憨厚樸實,爽朗的笑聲和耿直的語言又讓人感覺到和藹可親,一個黑色提包從不離手,一輛半天才能踩著火的125摩托車是他扎根六安市霍邱縣夏店鎮磚佛寺村三十年的標配。
金其華騎著他的摩托前往村民家中。
人民調解,他一干就是三十年
1988年,金其華初中畢業后,在同村人趁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外出務工經商之際,他選擇留在磚佛寺村,先后任磚佛寺小學代課教師、磚佛寺村計生專干、文書、書記等職務。三十年間他的身份不斷變化,身上的頭銜也越來越多,但金其華始終將基層人民調解工作擺在重中之重。
“號準脈”、“開對方”,把百姓滿意作為衡量和檢驗自己工作的根本標準,這是金其華為自己定下的考題,他為此傾注身心做著真誠的解答。1000多戶的磚佛寺村,他就調解過700多個家庭,成功率和群眾滿意率都達到100%。僅2020年,金其華就化解矛盾糾紛48件, 涉案金額達106.7萬元。從事人民調解30年來,金其華24小時開機,隨叫隨到,不出村,不出鎮,他已跑壞4輛摩托車了,前年買的第五輛摩托車也已陪著他在這8平方公里的村子跑了14000公里的路程。
上個世紀80年代末,金其華所在的磚佛寺村迎來發展“陣痛期”。有一個村民組與村委會因為土地糾紛鬧得不可開交,“群眾年年上訪,村干輪流上崗”竟成了常態。面對這塊“燙手的山芋”,20出頭的金其華憑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主動接手。“看到年輕小伙子來給他們調解,村民壓根就不把我當回事,誰都想捏一下、踩一下”,金其華由此體會到,面對錯綜復雜的土地糾紛、緊張的干群關系,取得村民的信任是今后開展調解工作的重中之重。
1995年,磚佛寺村苗莊組的一塊老莊基因為要進行危房改造,需將附近的村民統一遷移,當時的大隊隊長聞華友主動組織人手、調來挖機將老莊基的土地進行填平、整合。當時聞華友與大隊近150位村民達成一致,村民按人口平攤整合土地的費用并統一分配整合后的土地。當時填整土地的費用由聞華友先行墊付,但大隊的陳老漢一家當時并不愿意承擔這一筆費用,也主動放棄了本應分給自己的三分八厘地。而這塊地便交由聞華友耕種,到2016年土地確權時,陳老漢也沒有要這塊地,并最終將這塊地確權給了聞華友。
然而2020年,S325省道修建,其中部分路段建設需要占用苗莊組老莊基的部分土地,按照建設方的占地補償計算,陳老漢放棄的這塊地可以獲得賠償16000元。2021年,隨著補償款到位,矛盾也緊跟著找上了聞華友。陳老漢得知自己放棄的土地分到了補償款,便找到聞華友要求其將這筆補償款補償給自己。聞華友則認為當時填整土地的錢都是由自己墊付,是陳老漢主動放棄,此后的二十多年也一直由自己打理這塊地,現如今因為有補償款了又出來要求分一杯羹,自己肯定不會答應。而為了這事陳老漢天天到聞華友家爭論,雙方鬧得不可開交。在理清前因后果后,金其華首先指出陳老漢在此事中理虧在先,見利棄義罔顧當初的承諾。隨后又從情理上勸導聞華友,“如今陳老漢年事已高,老兩口獨自生活在鄉下,當初他們放棄土地也是考慮年事已高下不了地,如今分了補償款你考慮到老人家的情況也酌情補償他點。”在金其華的多次調解下兩家總算破冰,雙方各退一步,盡釋前嫌。
金其華為村民進行調解。
正是通過打下來的一場場“硬仗”,金其華逐漸在村民心中樹起了威信,“有矛盾找金其華”成了磚佛寺村村民間心照不宣的共識。
成立工作室,將調解經驗傳遍十里八鄉
2019年7月11日,“金其華調解工作室”在磚佛寺村黨群服務中心掛牌成立。這是六安市首家以個人名義命名的調解機構。這既是對自己幾十年調解工作的認可,也是自己扎根基層的又一鞭策,而后迎來的將是更大的擔當,更重的使命,更遠的征程?!敖鹌淙A調解工作室”依托磚佛寺村支兩委和村人民調解委員會,努力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基層治理中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工作“第一道防線”的作用。
金其華翻閱以往調解的卷宗。
“有求必應”的金其華成了磚佛寺村的“大忙人”,司法、執法部門有涉及到磚佛寺村的“棘手事”,鄰里間、婆媳間、夫妻間“雞毛蒜皮”的家務事,金其華總能一一化解。
2019年,霍邱縣人民法院長集法庭就將手上的一件“老大難”移交到了 “金其華調解工作室”。說是“老大難”,“老”在時間跨度長;“大”在涉及多位當事人,土地糾紛利益錯綜復雜;“難”在一波三折,矛盾頻發, 多年調解無果。
1998年,夏店鎮胡店村的老陳舉家遷往長集街道,加上兒女考學,沒有閑暇,原本自家的4畝土地,只得荒廢閑置。這個情況令村民組組長老何犯難了,種田不夠本,上交還無人肯種,可是土地又萬萬不能撂荒。思慮再三,老何硬著頭皮自己耕種2畝,另外2畝暫由老陳表侄小張耕種,雙方立字為據。
多年里,彼此相安無事。轉折發生在2009年,土地流轉費用逐年攀升,種糧補貼可觀,老陳動了心思,打算討回自己的土地??衫详悰]想到,這一討竟討了十年。起初,何、張二人對老陳的請求不予理睬。時隔兩年,老陳舊事重提,這次他僅索要土地糧補,何、張二人勉強同意,雙方暫息“刀戈”;四年后,老陳再提此事,追討土地,何、張二人卻置若罔聞,老陳多次到夏店鎮、霍邱縣政府上訪,毫無進展。
時間來到了2019年,老陳就此事起訴到長集人民法庭。長集法庭委托金其華調解此案。
調解工作室里,你爭我吵,各不退讓,金其華沉默著不發一言。一個小時后,雙方情緒才稍有緩和。眼見時機成熟,金其華先“將”老陳一軍,一針見血,命中他的“不義”之處。
“該上交時你種種理由,強行撂荒土地,并承諾不再索回。有利可圖時,你又不惜手段追要土地,人人都這樣,社會還有什么誠信可言?”老陳自知理虧,啞口無言。
“你能不計較老陳,答應還田,是個明事理、講人情的好同志。至于你提出墊付的14000元稅費款項,取證太難。況且,土地經營權還在老陳手里,你拒不歸還,縱使合情合理,也不合法!”對于老何,金其華另辟蹊徑,先揚后抑,以理服人。老何深以為然,不再申辯。拖了十年之久的“陳年舊案”在金其華的手中解開了。
在長期調解工作中,金其華總結出了一套“快、敢、穩、細”工作法,被全縣推廣,為有效化解矛盾糾紛做出積極貢獻。作為一名基層人民調解員,金其華覺得:“如果全國每個村子平安了,我們的鄉、縣、省也就平安了,我們的國家也就平安了,我的‘官’很小,但我的責任很大。”
榮譽等身,他仍是心系村民的好書記
2013年,安徽省司法廳授予金其華“全省雙百佳人民調解員”;2014年,他榮獲安徽省司法廳“全省最美人民調解員”稱號;2017年,獲安徽省司法行政系統“榜樣人物”提名獎;2019年,被司法部評為“新時代司法為民好榜樣”;2020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
身上的榮譽既是鼓勵也是擔子。金其華告訴記者,從他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第一天起,如何帶著村民們發家致富、建設美麗鄉村就成了他一刻不敢懈怠的使命。從2013年起,村黨支部立足村情,在充分尊重黨員和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改變種植結構,發展特色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建設美好鄉村”的發展思路。
思路決定出路。村黨支部深入去做群眾思想工作,把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土地集中起來,進行統一流轉,然后劃片進行產業規劃,通過招商引資發展特色種養產業。目前磚佛寺村“中心村”5個村民組的3000多畝土地全部實現集中統一流轉,全部用于發展特色產業。特色種養業初具規模,種植綠化苗木、黃梨、葡萄、蔬菜等林果和蔬菜產業2000畝;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發展蛋鴨養殖和家禽養殖,提供活禽和鮮蛋食品;以脫貧戶發展產業為主的稻蝦共生2000多畝,提供綠色大米和優質水產品。
金其華與村民了解今年特色種植情況。
目前中心村已實現產業全覆蓋,產業發展已成為群眾增收的主渠道,在帶動群眾脫貧致富上發揮了積極作用,村集體通過投資合作,集體經濟得到快速增長,集體經濟不斷壯大,2020年收入32萬元、2021年收入41.8萬元、2022年達到54.2219萬元。
此外,金其華積極探索村黨組織領導鄉村治理的體制機制,多次在省人代會期間提出關于加強基層治理的議案,為農村穩定和發展鼓與呼。
工作30多年間,金其華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不同崗位上盡職盡責,追求一流業績,用理想信念詮釋黨性,用平凡付出實現人生價值。
大皖新聞記者 孫召軍 攝影報道
編輯 崔恒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