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涉企違法犯罪“快偵快辦快結”,增設“護企110”專席……2月28日,記者從安徽省公安廳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安徽省公安系統服務企業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30條措施》日前發布,涵蓋提供便捷高效服務、助力企業招工引智、維護企業安全利益等六個方面。據此,公安機關的利企舉措將惠及更多市場主體,以更優的營商環境助力安徽經濟高質量發展。
推動長三角區域服務企業“均等化”
記者注意到,在提供便捷高效服務方面,包括了助企服務“一站式”、容缺受理“一次辦”、特行備案“零材料”、貨車限行辦理“全省通”等十項舉措,為企業提供便利。
車駕管業務備受關注,“免提交”服務可以給企業帶來諸多方便。安徽公安交管部門積極推進與稅務等部門以及保險、機動車檢驗等企業機構信息互聯互通,對實現車輛購置稅、交強險、機動車檢驗報告等信息共享、網上核查的,企業辦理車駕管業務時無需提交相關證明材料。今年4月底前在合肥試點公安交管部門與市場監管部門數據互聯互通,在線核查企業電子營業執照信息,企業辦理車駕管業務時無需提交營業執照原件。
在推動長三角區域服務企業“均等化”上,今年5月底安徽公安可實現依托長三角警務一體化機制,對公安系統負責的審批事項,推動安徽企業在滬蘇浙地區平等享受適用利企惠企便企舉措。對安徽企業在滬蘇浙遭受不法侵害的,推動享受同等保護措施。此外,進一步優化公安政務服務標準,在皖企業申請審批材料要求不高于滬蘇浙地區。
推動電子居住證省內互通互認
助力企業招工引智,安徽也推出了4項措施,涉及審批、人才服務、居住證辦理等。
安徽公安先期在合肥、宿州、蚌埠、蕪湖、銅陵、池州、安慶、黃山8個市級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門設立“單一窗口”,與科技部門并聯審批,為外國人來皖就業辦理工作許可和工作類居留許可,實現“一窗受理、一并審批、一窗發證”。2023年6月底前在全省市級公安出入境窗口推行。
在服務高級人才上,對持有市級以上人社部門核發的“人才卡”人員和持M(貿易)、F(訪問)、R (人才)字等簽證的外國人,在申請辦理車駕管、出入境等業務時,所在地公安機關提供優先辦理、“一對一”辦理等高效服務。
居住證辦理“電子化”的步伐也在邁進。2023年3月底前在合肥試點完成流動人口居住登記網上在線申報和居住證網上申辦,2023年6月底前全省推行。推動電子居住證省內互通互認,讓流動人口享受更多基本公共服務。
此外,在人才落戶遷移上,推行鄉鎮(街道)或村(社區)設立公共集體戶,取消人才市場、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特色小鎮等單位設立集體戶需要集體宿舍條件限制,單位員工及其父母、配偶、子女均可以隨遷入戶。
海外項目一對一安排“警務聯絡員”
在維護企業安全利益方面,3項措施從多個維度響應企業需求。
安防服務“超前一步”。立足“服務企業、超前一步”的理念,對新增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建設,公安機關主動上門,圍繞企業(項目)特點和需求,在開工建設時,安防指導服務同步開展,量身定制防范套餐,組織安全防范專家實地指導評估,幫助企業完善內部人防、物防、技防等治安保衛工作措施。
知識產權保護“優先一步”。建立分級分類易受知識產權犯罪侵害企業名錄,快偵快辦侵犯企業知識產權犯罪案件。對侵犯馳名商標、商業秘密、地理標志等犯罪案件,一律受理;對侵犯知識產權重要刑事案件線索,一律專案經營。指導幫助企業加強知識產權自我保護,及早發現及時固定證據。完善行刑銜接工作機制,與行業行政主管部門密切協作,定期開展聯合專項整治行動,強化侵權假冒犯罪協同治理。加強知識產權警企協作,試點知識產權刑事保護警務聯絡室或聯絡官制度,形成知識產權保護合力。
海外項目保護“跟進一步”。幫助“走出去”企業提升海外項目安全防護能力和水平,完善公安系統處置海外突發案事件工作機制,為企業海外項目一對一安排“警務聯絡員”,主動聯系了解服務需求,提供公安系統海外利益保護“綠色電話”,對海外涉企案事件“秒級響應、立即處置”。組織有資質的安保公司,在企業海外項目開工前提供風險防范培訓,幫助企業制定安全防范預案,參與企業海外項目安防工作。
涉企違法犯罪“快偵快辦快結”
一旦發生涉及企業的案件,安徽公安機關還推出了了強化涉企案件辦理5項措施,涵蓋了涉企違法犯罪“快偵快辦快結”、涉企柔性執法“文明理性包容”,企業涉警投訴“舉證責任倒置”等方面。
針對侵害企業、企業家合法權益的重大敏感違法犯罪案件,采取“領導領辦包保”機制,對標“大中小微”四級企業類型,省、市、縣(區)三級公安機關和所(隊)負責人領辦包案,組織優勢力量,實行專案專辦,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幫助企業減少財產損失,恢復生產經營。
安徽公安將嚴厲打擊涉企黑惡犯罪,對企業和重點項目反映的強迫交易、強攬工程、惡意競標等涉黑涉惡舉報線索,一律快速處置、深挖徹查;對有現實違法犯罪行為的,一律快偵快辦,保障企業和重點項目正常生產經營。建立涉企案件“防偵破追”一體化工作機制,圍繞宣傳服務、源頭防范、案件偵辦、追贓挽損等方面,為企業提供“一體化、全鏈條”跟進服務與辦理,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此外,公安機關還出臺了涉企案件限時辦結指導意見,嚴禁推諉受理、拖延辦案。涉企案件立案后,發現嫌疑企業或相關嫌疑人不構成犯罪的,或者經偵查不能認定有犯罪事實的,及時撤銷案件。對涉企經濟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解除強制措施之日起六個月以內或者對犯罪嫌疑人未采取強制措施,自立案之日起一年以內,仍然不能移送審查起訴或者依法作其他處理的,及時撤銷案件。對涉企案件穩慎適用羈押性強制措施和財產性強制措施,對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經查明確與案件無關的,應當在3日以內解除查封、扣押、凍結,予以退還。
增設“護企110”專席
在暢通企業訴求表達渠道方面,安徽公安機關的3項措施也從企業的訴求著手。
增設“護企110”專席。3月底前在安徽市級110 報警服務臺設立“護企110”專席,專門接聽涉企報警電話。對于一般公安政策咨詢,專席直接解答;對于專業性強的涉企政策以“三方通話”連線相關警種給予專業解答和幫助。對于需要多部門聯動處置的涉企警情,加強與12345的對接聯系,在第一時間派警處置的同時,同步推送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聯動處置;對于舉報、投訴等問題,立即交辦相關警種部門,做到“限時辦理、及時反饋、監督評價”,實現“企業吹哨、警種報到、快速響應、高效辦結”。深化涉重點企業和項目警情“一警三派”機制,加大回訪力度,加強研判分析,深化風險排查,動態掌握企業治安狀況,及時預警風險隱患,指導做好防范應對。
同時,3月底在省、市公安門戶網站建設皖警服務企業“一點通”模塊。另外,完善為企服務“辦不成事”反映和解決機制,拓展“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的內涵和外延,升級“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全面受理企業在公安服務、矛盾糾紛、行政執法等方面的“辦不成”“不滿意”事項等。安徽省公安廳還推出了密切警企溝通聯系辦理的5項措施,及時聽企聲、問企需、解企難。
大皖新聞記者 陳牧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