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據安徽省發改委網消息,近日,安徽省“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公布。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一圈一群一帶”城鎮化戰略格局全面形成,合肥都市圈建設取得重要突破,皖北城鎮群承載人口和經濟的能力明顯增強,長江城市帶示范引領作用進一步提升。
推動出臺《合肥都市圈發展規劃》
實施方案提出,高質量建設現代化合肥都市圈。推動出臺《合肥都市圈發展規劃》。
加快合六經濟走廊、合淮產業走廊建設,全力推動合肥新橋科技創新示范區(合淮合作區)建設,積極支持合肥、淮南申創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
拓展外部通道,開工建設滬渝蓉高鐵合寧段、合武段,加快建設合新高鐵、六安至安慶鐵路。
織密圈內網絡,加快推進實施巢馬城際、合肥新橋機場S1線等鐵路,加密擴容都市圈高速公路網絡,逐步消除國省干線公路“瓶頸”路段。
鼓勵共建園區、開展“一區多園”合作,建立產業項目招商聯動機制,促進項目招引差別化精準化。
推動創新資源共享,鼓勵互設協同創新區域或創新飛地,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共同投入和利益分享機制。
申建合肥都市圈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加快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
加強與南京都市圈協同發展,強化與上海大都市圈對標對接,深化與杭州、蘇錫常、寧波都市圈互動互助。
推進皖北城鎮群建設
實施方案提出,推進皖北城鎮群建設。推動皖北地區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突破,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加快發展。以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為實踐路徑,謀劃建設一批集成性、跨區域“項目包”。
高水平推進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支持每個省級以上開發區與滬蘇浙城市共建1個合作園區。
堅持以新型工業化為重點,打造綠色食品、新材料、清潔高效煤電、綠色和精細化工、高端裝備制造、醫療醫藥、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7條千億級主導產業鏈。
發揮信息化賦能作用,整體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壯大提升大數據、云計算等產業,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打造智慧城市皖北樣板。
堅持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充分發揮皖北地區人口資源優勢,積極引導農業轉移人口就地就近市民化。實施城市更新計劃,推動皖北城市建成區50%以上面積達到海綿城市目標要求。
推進淮河行蓄洪區安全建設,加快推進皖北地區群眾喝上引調水工程。堅持以城鎮化促進農業現代化,到2025年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達到200個左右。
統籌推進阜陽城市圈、宿淮(北)城市組群和蚌淮(南)城市組群建設。
推進長江城市帶建設
實施方案提出,推進長江城市帶建設。推動長江城市帶在長三角一體化中發揮更大作用,支持江北、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創新發展。
推進制造業提質擴量增效,力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未來產業培育上不斷突破,形成若干具有國際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
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推進沿江高鐵建設,加快北沿江高速公路貫通、南沿江高速公路擴容,規劃建設一批長江公鐵(公路)大橋,實施蕪湖專業航空貨運樞紐港建設等。
推動各市與滬蘇浙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開展戰略協同、專題協作,推進合肥東向與滁州、蕪湖加強科技產業協作,建設具有特色的長三角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基地。
堅持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統籌長江水資源保護和綜合利用,強化污染治理與生態保護,建設綠色生態廊道,推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
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優化沿岸城鎮布局,推動城市跨江發展、聯動發展,促進城市間產業鏈一體化布局。
統籌推進蕪馬宣城市組群、安池銅城市組群建設。提升中心城市能級
提升中心城市能級
實施方案提出,提升中心城市能級。支持合肥建設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優化功能布局,提高開發建設質量,深化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合肥片區建設,加快建設合肥濱湖科學城,推動東部新中心、運河新城建設。
支持蕪湖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高標準規劃建設江北新區、航空新城,拓展、優化城市承載空間。
支持阜陽建設長三角區域重點城市和中原城市群區域中心城市,支持蚌埠建設淮河生態經濟帶和皖北地區中心城市,支持安慶建設聯動長三角與中部地區的區域重點城市。
支持滁州、馬鞍山、宣城、銅陵、池州建設長三角中心區現代化城市,支持宿州、亳州、六安建設省際毗鄰區域中心城市,支持淮南、淮北建設綠色轉型發展示范城市和國家重要新型綜合能源基地。
支持黃山、宣城、池州、安慶整體協同打造生態型、國際化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
健全綜合交通運輸網絡
實施方案提出,健全綜合交通運輸網絡。
推動多層次軌道交通建設,到2025年80%以上的縣通達高鐵、90%以上的縣實現鐵路網覆蓋。
加快推進高速公路“縣城通”。大力推進合肥、阜陽、池州等機場改擴建和亳州、蚌埠機場建設,建成碭山、肥東等一批通用機場。
推動綜合客運樞紐提檔升級,加快推進商合杭高鐵淮南南站綜合客運樞紐和新安慶西(茶嶺)客運樞紐站建設,優化合肥火車站、合肥南站等聯運旅客換乘流程,實施換乘設施便捷化改造。
有序推進具備條件的毗鄰地區城際道路客運公交化改造,到2025年全省開通長三角毗鄰地區跨省公交客運線路30條以上。
優化內河航道網絡,打造蕪馬、安慶江海聯運樞紐,建設合肥江淮聯運中心和蚌埠、淮南淮河航運樞紐。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產業和物聯網,貫通“三橫四縱多輻”物流通道,培育壯大合肥、蕪馬、阜陽、蚌埠、安慶五大物流樞紐,積極優化物流網絡節點,合理布局區域物流中心、分撥中心、配送中心,構建“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體系。
完善產銷兩端冷鏈物流設施,推進合肥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實施一批重點冷鏈設施項目。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