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在皖蘇交界的蕪申運河上,航線橫貫長三角三省一市的郎溪定埠港在開港3年后愈發繁忙,貨物吞吐量已超千萬噸,正全力打造“綠色生態皖東南第一港”。2月15日,“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集中采訪活動來到郎溪縣定埠港。如今,定埠港已經打通蘇皖合作示范區和“一地六縣”合作區水運通道,實現與長三角其他地區水上交通的無縫對接,它的發展壯大也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亮眼成果。
累計吞吐量突破1200萬噸
2月15日上午,記者來到郎溪縣梅渚鎮定埠港,該港口上堆放著郎溪縣重振鋼構有限公司進購的鋼坯,這些是該公司主要的生產原料。“鋼坯受國際形勢影響,價格波動比較大,我們公司的堆存能力有限,在鋼坯價格低的時候買進存放在定埠港堆場,需要的時候再運回公司,極大地降低了我們企業的生產成本與資金使用靈活性。”該公司總經理葛俊告訴記者,目前該公司和定埠港的合作已經有3年多,相較于定埠港建成之前在江蘇港口通過公路直拖的形式,目前通過水運給該企業節約物流費用近300萬元。
“定埠港作業效率高、服務周到細致,為我們企業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裝卸、運輸、堆存等服務,今后我們將進一步深化合作,共謀發展。”葛俊說,
據了解,由省港口運營公司與郎溪鄉村建設投資集團共同出資2.6億元組建成立了安徽省定埠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負責定埠港及臨港產業園的建設和運營管理。“我們碼頭配置有集裝箱橋吊、集裝箱正面吊、通用龍門吊、固定吊、裝船機等大型起重裝卸設備10余臺,具備集裝箱、鋼材、礦石、煤炭等大宗貨物進出口裝卸能力。”安徽省定埠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緒文介紹,自開港以來,定埠港累計吞吐量突破1200萬噸,開通省內首條縣級集裝箱航線,服務縣域及周邊企業近百家。
“2021年以來,投資1.5億元的定埠港二期及臨港產業園項目啟動,定埠港三期及綜合服務區項目完成總體規劃布局,建成后定埠港散貨年吞吐能力可達1500萬噸、集裝箱30萬TEU。”林緒文表示,未來的定埠港將在長三角區域發展一體化國家戰略引領下,加快水運基礎設施和港航物流體系建設,打造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共同促進宣城市水運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打造通江達海“綠色生態皖東南第一港”
近年來,郎溪縣以爭當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安徽縣域排頭兵為航標,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抓好重點工作。目前三省一市已簽訂《合作推進寧杭鐵路二通道框架協議》,寧杭鐵路二通道框架協議入選重大合作簽約事項;溧寧高速郎溪開發區互通工程已完成環境影響報告表審查;加快綠色智能制造產業園規劃建設,云臺路等11條道路獲批中央預算內投資5000萬元補助,疏通修復管網194.8公里。定埠港二期4個1000噸級泊位建設完成,累計完成吞吐量總量1200萬噸,集裝箱吞吐量1684標箱。
“我們還加強生態共保聯治,推動與溧陽市建立跨區域生態環境聯防聯控機制,同時推動文旅融合發展,開發郎廣溧(蘇皖合作示范區)二日游精品線路。”郎溪縣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縣已經簽訂蘇皖合作示范區人力資源(廣德、郎溪)市場合作協議,設立三地人力資源分市場等等。開放合作水平不斷提升,一體化發展邁向新階段。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優化‘一區一園一港’產業空間布局。加快建設完善郎溪經開區及東區智能制造產業園基礎配套設施,力爭與社渚鎮合作共建產業示范園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優化推進新發工業園建設,全面提升主園區承載能力。”該負責人說,郎溪縣將積極培育和引進汽車零部件、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同時加快定埠港二期及臨港產業園建設,打造通江達海“綠色生態皖東南第一港”。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