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2月12日下午,記者走進位于中國(蚌埠)傳感谷園區的蚌埠希磁科技有限公司,在貼片組裝線生產車間里,工人們正在各自崗位上忙碌著。"我們希磁科技是一家磁傳感器IDM企業,產品主要應用于新能源發電、新能源汽車領域,去年銷售收入達到5億元。"該公司副總經理張弛說。
"5年前,希磁科技落戶蚌埠,目前已完成全球化的生產研發與業務布局。"張弛向記者介紹,希磁科技擁有以海歸博士及專家為核心的研發團隊,涵蓋TMR芯片設計、MEMS、磁路設計、電路設計等多領域人才,擁有國內外專利80余項。該公司始終堅持自主創新,對現有電流傳感器、磁性識別傳感器等產品擁有全部知識產權。
據其介紹,由希磁科技投資建設的"傳感器微電子芯片產業項目"已投入生產,該項目致力于打造以磁性傳感器芯片為核心的微電子產業集群,在推動公司成為國內乃至全球的磁性傳感器領軍企業的同時,也為蚌埠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了一張新的名片。
是什么能讓希磁科技發展如此迅猛?張弛給出了答案:得益于蚌埠良好的營商環境。
"我們是由寧波希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在蚌埠投建,進駐蚌埠經開區后,從廠房選址到環評審批,從政策兌現到困難幫扶,各級政府為我們提供了全流程服務,他們很用心,想要幫助企業發展壯大。"張弛告訴記者,在蚌埠市的全力支持下,他們2019年銷售收入就達2000萬元,一年內就邁入"規上企業"的門檻。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由于蚌埠希磁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發展勢頭好,2021年,寧波希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工商變更登記,總部遷址蚌埠經開區,將產業逐漸向蚌埠轉移,并邀請上下游企業來蚌共同發展。
蚌埠經開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董思敏介紹,希磁科技產業園一期所在的中國(蚌埠)傳感谷是蚌埠經開區重點打造的特色產業園,是安徽省人工智能和軟件產業發展的先行區。園區總占地面積2100余畝,按照"一谷三園"產業集群總體布局,"三園"即MEMS核心器件產業園、科技孵化園、中央創新園。
"圍繞主導產業鏈,蚌埠經開區利用招商隊伍、商會資源等深入滬蘇浙開展延鏈招商、以商招商,組織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主體對標學習長三角先進地區經驗,開展上下游企業對接活動,推動傳感器產業集群集聚發展。"董思敏表示,蚌埠經開區計劃用5年時間吸引國內外傳感器及物聯網200余家優質企業入園發展。
隨著5G、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為特征的新一輪技術革命的到來,智能傳感器及相關產業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作為中國三大傳感器研發制造基地之一,蚌埠市已形成智能傳感器設計、制造、測試、封裝和應用的完整產業體系,成為全省唯一同時擁有集成電路及MEMS晶圓生產線的城市。"蚌埠市科技局總工程師聞建忠介紹,目前智能傳感器產業集聚企業50多家,覆蓋產業鏈的上中下游,產業集聚力不斷增強。
此外,聞建忠表示,力爭到2025年,蚌埠市智能傳感器產業集群規模突破200億元,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0家,培育規模超10億元企業5家,形成具有顯著影響力的產業集聚區。
大皖新聞記者 汪艷 攝影報道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