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新安江水碧悠悠,兩岸人家散若舟,幾夜屯溪橋下夢,斷腸春色似揚州",這是1934年郁達夫筆下的屯溪老街的繁華景象。如果說,黃山的秀美風光令人流連忘返,那么屯溪老街的人間煙火氣也同樣引人駐足。2月12日,“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集中采訪團來到黃山市屯溪區的屯溪老街。
300余幢徽派建筑構成整個街巷
北依四季蔥蘢的華山,南伴終年如藍的新安江水,東起"照壁",西至鎮海橋,屯溪老街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構成整個街巷,呈魚骨架型分布,西部狹窄、東部較寬,就像一條巨型的魚,臥于新安江畔。因具有三橫三縱、因地制宜的魚骨狀濱水商業空間格局特征,又被稱為流動的"清明上河圖"。
老街的形成和發展,與宋徽宗遷都臨安(即今日的杭州)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相傳皖南許多工匠在參加國都臨安的建設返鄉后,模仿宋城的建筑風格在家鄉大興土木,所以,老街也被稱為"宋城"。明清時的老街已是徽州進出口產品的主要集散地和加工地,并集中了眾多的錢莊、茶莊以及百貨、綢布、典當、南北貨、瓷器等行業的商號,比較有影響的如恒大成茶莊、同德仁藥店、鄭景昌南貨店、程德馨醬園、胡開文墨莊等。光緒年間,徽州府戴啟文太守賦詩曰:"皖南巨鎮首屯溪,萬戶居民本富庶",足見老街商業之盛況。隨后老街商業幾經興衰變化;在上世紀80年代后,老街商業伴隨黃山旅游業的發展展現出新的生機。
數十家老字號店鋪見證徽州歷史
走入老街仿佛走入歷史的時光隧道,街道兩旁店家鱗次櫛比,多為雙層磚木結構,清一色的徽派建筑風格,透溢出一股濃郁的古風神韻。老街店面一般都不大,但內進較深,形成"前店后坊"、"前店后庫"、"前店后戶"的特殊結構,更顯老街的"老滋老味"。
"在老街上我們隨處可以看到建造精美的徽派建筑,而徽派建筑門樓上精心雕琢的木雕、磚雕以及石雕備受人們青睞。"黃山市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徽派建筑上面的圖案有很多種類,花草、人物、山水等栩栩如生,在古代徽州有句老話叫做"千兩銀子七百門",如果用一千兩銀子造房子,花在門面上就要七百兩,無論貧窮還是富貴人家,門面都要有精美的磚雕,可見徽州人對門面的重視程度。
整條老街店鋪共300余家,大多數店鋪保持著傳統的風格與經營特色,且百年老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等特色店鋪林立,是徽州歷史文化、建筑特色、商業發展等的重要物質載體和見證。老街有老字號店鋪數十家,"同德仁"、"石翼農"、"胡開文"、"陳漱芳"等老店都掛有"老字號"牌匾,其中"同德仁"是清同治二年開設的中藥店,至今已有120多年歷史。
老街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徽派建筑文化、新安醫學文化、新安書畫文化、徽菜文化、文房四寶文化……古老的徽州文化在老街上展現它那迷人的風采,堪稱優秀民族文化傳統的藝術長廊。
老街除了鱗次櫛比的商鋪,還有很多記錄徽州文化的博物館和古代宅院,如中共皖南特委舊址、戴震紀念館、屯溪博物館、萬粹樓。屯溪博物館中展出有新安畫派的字畫和徽菜的代表(程德馨醬園);萬粹樓是一座古建筑形式的私人博物館,既是民居,也是園林,既是府第,也是商鋪,其中展出有歙硯等文房四寶、徽派庭院等。清代著名思想家、學者、"乾嘉樸學"的代表人物戴震是屯溪隆阜人,位于屯溪老街立新巷1號的,是中國唯一一座陳列和收藏戴震學術貢獻、生平事跡和研究成果的紀念館。漫步在老街,可以感受深藏于街巷之中的過往云煙。
隨著時代的發展,老街也煥發出了新的活力,不僅引入吳魯衡羅盤、龍泉青瓷、朱炳仁銅壺等非遺項目,而且與時俱進打造酒吧一條街,引入精品民宿、民俗客棧等,吸引著年輕人的目光,同時利用傳統風貌建筑開設傳統作坊,多元化促進屯溪老街業態發展。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