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安徽商報報道 新春伊始,省政府正式公布調整后的《安徽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相比1992年制定公布的《安徽省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調整后的“大名單”新增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70種,保護范圍進一步擴大,保護等級有較大提升,保護力度進一步加大。
70種野生動物晉級“省重點”
新春首個工作日,調整后的《安徽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正式公布。新版名錄包括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共6綱22目47科147種,分布于哺乳綱、鳥綱、爬行綱、兩棲綱、硬骨魚綱、昆蟲綱6個綱。其中省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8種(24種5類),省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99種(46種8類)。
為啥要對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做出調整?“調整發布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舉措,有利于拯救瀕危野生動物,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省林業局了解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安徽省實施<野生動物保護法>辦法》相關規定,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每五年根據評估情況對名錄進行調整并向社會公布”。2021年2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公布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現行《安徽省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由省人民政府于1992年制定公布,已無法適應當前野生動物資源管理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要求。
對照省政府1992年制定公布的《安徽省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調整后的《安徽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鼬獾、亞洲狗獾、紅頭潛鴨、白眼潛鴨等4種野生動物由二級“晉升”一級,新增重點保護野生動物70種,其中首次列省重點保護昆蟲8種,保護范圍進一步擴大,保護等級有較大提升,保護力度進一步加大。
喜鵲、銀環蛇“上榜”
新版《名錄》有哪些變化?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省林業局了解到,1992年省政府公布的《名錄》共37種7類,除升級到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共15種1類)及調出物種(4種)外,其余均繼續列入省重點保護。
新增70種野生動物中,有不少市民熟悉或大名鼎鼎的“動物朋友”。省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新增了馬來豪豬、三寶鳥、大別山原矛頭蝮、黃山角蟾、安徽樹蛙等。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新增了鳳頭鸊鷉、大麻鳽、大白鷺、中白鷺、喜鵲、八哥、銀環蛇等。
之所以新出現在《名錄》中或“晉級”,原因各不相同。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省林業局了解到,確定列入《名錄》物種及不同保護等級主要考慮幾個因素。一是重點考慮物種的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二是結合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最新受脅等級評價,考慮受威脅程度,如野生種群數量、種群結構、分布范圍、生存繁殖能力、受環境因素干擾等情況。“還要考慮近年來在我省發現并被確認的一些新物種。”另外,根據《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及實際情況需要,環頸雉、鵪鶉、棘胸蛙等重點保護僅限野外種群。
青頭潛鴨、鰣魚升級為“國保”
對照1992年的名錄,從“省重點”中被調出的野生動物也不少。其中一部分是因為升級進入到國家重點保護名錄中了。我省原《名錄》有15種1類升到國家重點保護。其中升為國家一級的有青頭潛鴨和鰣魚。升為國家二級共13種1類,分別是赤狐、貉、豹貓、毛冠鹿、鴻雁、小白額雁、花臉鴨、棉鳧、白秋沙鴨、畫眉、紅嘴相思鳥、金頭閉殼龜、背瘤麗蚌、龜類。還有4種原省重點保護物種調出是因為種群危險等級降低了。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省林業局了解到,《安徽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是指導開展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的重要依據。下一步林業部門將結合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宣傳力度,嚴格人工繁育和利用行政審批,切實加強我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工作。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文 周繼龍/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