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安徽日報報道(記者 湯超)冬日,行走在長江馬鞍山段東岸,郁郁蔥蔥的樹木如同一條綠色長龍伸向遠方。這得益于我省持續推進長江、淮河、江淮運河、新安江生態廊道和皖西、皖南生態屏障建設。截至目前,全省共完成人工造林34萬畝,封山育林113.5萬畝。其中“四廊兩屏”完成人工造林26萬畝,封山育林109萬畝。
“馬鞍山市擁有79公里長的長江岸線,過去岸線被大量非法碼頭、砂場占據,長江生態系統頻頻亮起‘紅燈’。”馬鞍山市林業局總工程師劉思玲告訴記者,近年來,馬鞍山市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制定長江馬鞍山段生態保護與修復方案及長江“建新綠”工作方案,遴選28個造林樹種,按照沿岸1公里、5公里和15公里三個層次分區分類打造濱江生態景觀帶,整體推進長江經濟帶馬鞍山段生態廊道生態修復與綠化提升。“2022年全市完成人工造林7770.4畝,占計劃任務7500畝的103.6%;同時完成退化林修復15856.7畝、森林撫育37181.6畝、封山育林20838.7畝,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劉思玲說。
全面實施四條生態廊道建設工程,是“十四五”期間我省全域性的林業生態建設重大工程。我省將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把長江、淮河、江淮運河、新安江打造成水清岸綠、城鄉共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廊道,為全省綠色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提供堅實的生態保障。到2025年,長江、淮河、江淮運河、新安江沿線的城鎮、鄉村基本達到省級森林城鎮、森林村莊標準,森林質量持續提升,各類自然保護地和濕地得到有效保護修復,形成連續完整、功能完備、結構優化、質量優良、景觀優美的生態廊道,流域生態系統更加穩定健康。
據了解,四條生態廊道綠化,可在兩側1公里范圍內增綠擴量1.7萬畝,提升森林質量22萬畝;在兩側15公里范圍內增綠擴量39.2萬畝,提升森林質量493.2萬畝。“我們科學系統推進工程建設,按照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的原則,科學編制工程設計方案,有效保護修復四條江河沿線的自然保護地和濕地,整體提升流域生態系統功能。”省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