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為老百姓辦,給老百姓辦”,三十年前,新安晚報創刊時提出的這句口號,猶如精神圭臬,影響了每一個新安人。三十年來,新安晚報始終堅守民生立場,為百姓代言,給市民搭橋。一批又一批的新安人,用手中的筆擔起一肩道義。
讀者日 讓讀者成為“主角”
“為老百姓辦,給老百姓看”。報紙辦得如何,讀者最有發言權。
在問世一段時間后,1993年8月8日,新安晚報首次舉辦“讀者服務日”活動,為讀者提供了一個與編輯部直接交流的機會。當時的主題是“聽取大家意見,鼓勵大家參與”。
本報讀者日活動。
1995 年 11 月 12 日,新安晚報老總第一次走進合肥人民廣播電臺“快樂星期天”節目,與廣大讀者進行“空中交流”,聽取讀者的意見和建議。多年來,本報歷任老總先后多次走進合肥電臺直播室,聆聽讀者意見和建議。
讀者的支持和肯定給了編輯和記者更多的動力,讀者的建議和意見也成了新安晚報不斷改進創新的重要推手。
1998年11月9日,合肥杏花公園熱鬧非凡,新安晚報舉辦了首屆大型讀者日活動,共有7萬余人參加,盛況空前。這也開了安徽新聞界讀者日活動的先河。
首屆新安百花獎頒獎晚會。
此后若干年,以“回報社會、服務讀者”為宗旨的讀者日活動每年都會與大家見面,并且擴大到黃山、阜陽、池州等地,并邀請很多大家熟悉的名人參加,現場還提供很多便民服務,參與人數也一再翻番。新安晚報的讀者日活動,成了一大傳統,也成了讀者和報人的盛大節日。
開熱線 讓溝通更加順暢
在新聞報道上,本報也通過開設欄目、推出策劃、服務百姓所需,傳遞百姓心聲。
1995 年,本報推出策劃“百姓點將臺”,通過“點將”的方式,在政府部門和百姓間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梁,為群眾辦實事,解決問題。
錢玉歲總編輯走進“快樂星期天”節目。
1996年7月,本報與省高招辦舉辦省內首次高招咨詢活動。每年的高招咨詢會已成本報品牌活動。
2001 年 3 月,本報首次推出“市民問政”專欄,搭建市民與政府溝通的橋梁。此欄目已成為本報品牌欄目。
此外,新聞熱線的開通更加拉近了讀者和本報的情感。早在1994 年,新安晚報便開辦新聞傳呼“藍天臺”征集線索。1998 年 7月1日,新安晚報的新聞熱線開始全天候為讀者服務,實行二十四小時值班,并不定期邀請相關部門負責人接聽熱線。
2009年12月8日,本報成立呼叫中心,新安熱線 962000 正式開通,新安服務讀者的渠道更加通暢。
客服人員在調試962000熱線系統。
融媒體時代來臨后,與讀者交流的渠道也不斷增加。2017年9月,大皖新聞全新升級上線 ,內容豐富能看也能聽,頁面呈現更富現代感。特別是增加“報料”功能,與讀者交流更方便。此外,近年來,新安晚報(大皖新聞)官方微信、微博、視頻號、抖音號、快手號等平臺,都成了新安晚報與讀者、網友交流溝通的重要窗口,也成為傳遞百姓心聲的重要平臺。
強服務 讓讀者融入報紙
一直以來,新安晚報秉持“為老百姓辦,給老百姓看”的理念,在內容上始終服務于讀者的閱讀需求。
從本地到國內國際,從時政財經到娛樂體育,從汽車到房產,從旅游到保健,從教育到軍事,每一位讀者都能從新安晚報上找到自己需要的資訊。新安晚報還發揮在內容策劃和活動策劃上的特長,用富有深度、廣度、高度的重磅策劃,賦予報紙深厚雋永的氣質,網羅了從普通百姓到政企高層,從中老年人到年輕白領等不同學歷、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職業的廣大讀者群。
高招咨詢會。
2000 年起,新安晚報推出“新安百花獎”,由讀者評選最喜愛的報道,最喜愛的版面,最喜愛的公益活動,最喜愛的記者、編輯等,讓讀者為本報員工打分。
“因為參與,所以熱愛”,讓讀者融入報紙,新安大樹將永葆青春。
1995 年 11 月 23 日,本報開辦“百姓點將臺”欄目。
特別是在媒體融合發展的這幾年,新安晚報與讀者、與網友的溝通渠道不斷變化,但服務讀者的宗旨始終如一。三十年間,從一張報紙到一個融媒體平臺,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已經成為萬千讀者和網友心中“最重要的朋友”,未來還會繼續并肩走下去。
大皖新聞記者 吳碧琦
請輸入驗證碼